乐业天坑之谜:古人如何出入制硝运硝?——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乐业天坑之谜:古人如何出入制硝运硝?

2010年10月29日 17:28 来源: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乐业县发现史前人类遗址 300年前古人在天坑炼硝

  近日,从世界天坑之都——乐业县传来最新的考古发现,文物工作者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这是县域范围内首次发现的史前遗址,将乐业县的历史一举提前到五六千年前。文物工作者还探查了位于大石围天坑绝壁上的炼硝遗迹,判断其年代在清代以前,说明古人早在300年前就已经涉足天坑。

  与百色新石器遗址相似

  记者从乐业县博物馆了解到,这处史前遗址位于乐业县牛坪山半山腰的牛坪洞里,距离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接头点——上岗村上岗桥约3公里。

  该遗址为一处宽敞的洞穴,东西长约150米,南北长约80米,分布面积约1万平方米。遗址有两个洞口。文物工作者在洞内地表上采集到石锤、石砧、砍砸器、钻孔石器毛坯、研磨器毛坯以及绳纹夹砂陶片等器物。该遗址发现的研磨器毛坯、石锤、石砧等工具,与百色革新桥遗址、百达遗址的发现相似。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巫新华近日考察了该遗址。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该遗址与百色革新桥遗址、百达遗址应属同类型文化,综合地层情况分析,初步推测该遗址的年代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距今五六千年。

  乐业历史可溯至五六千年前

  “此前我们所知道的乐业县最早的历史,只不过到宋代而已。”乐业博物馆馆长黄家隆说,北宋狄青征讨侬智高时,其所率一批士兵在乐业安家,留下了有据可查的历史。

  而牛坪洞史前人类遗址的发现,不仅填补了乐业县历史上从未发现史前遗址的空白,而且将乐业县的历史一举提前到五六千年前,证明了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有古人类在乐业县繁衍生息。

  黄家隆表示,文物工作者将会对该遗址进行深入发掘,以寻找更多古人类在乐业活动的踪迹。

  古人如何出入天坑依然是个谜

  巫新华等文物工作者还同时考察了位于大石围天坑中的炼硝遗址。该遗址位于天坑悬崖中部的一个大型溶洞内,内有6个硝池,大的直径约5米,小的也有3米。从洞中发现的可供15人造饭的大灶台、人工铺设的运硝通道来看。这里是一个类似于早期兵工厂的制硝基地。

  巫新华分析说,该溶洞洞口朝向天坑,空气潮湿,溶洞里形成大量硝土,吸引了人类进来炼硝。如此大规模的炼硝不是几个人可以完成的。溶洞长约100米,宽30~40米,可以容纳十几个人甚至更多人同时工作。据史料显示,乐业一带从清中期开始就有频繁的商业化制硝活动,其规模已经形成产业,因此推断该遗址的年代可溯至300年前。

  乐业“飞猫”探险队成员莫百锐告诉记者,在他们的天坑探险过程中,还发现另一个较小的天坑——燕子天坑底部也有硝池、火灶、水池等人为遗迹。据当地长者介绍,这是祖辈古人炼硝留下来的。

  “我们如今要借助专业科技装备才能下探天坑,古人是如何出入天坑,而且还能制硝运硝的,这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谜。”莫百锐说,上述发现硝池的大石围天坑中洞,距离天坑顶部就有160多米,往下望就是黑黝黝的坑底原始森林,四周都是桶型绝壁,古人借助何种工具下去还有待研究。

  记者 甘宁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