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粤剧泰斗罗品超:罗派艺术后继有人否?——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送别粤剧泰斗罗品超:罗派艺术后继有人否?

2010年07月24日 14:30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今日15时送别粤剧泰斗罗品超,众人缅怀之际暗暗担忧

  罗派艺术后继有人否?

  世界上年龄最大、表演时间最长的艺术家,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罗品超7月15日在穗辞世,享年101岁。罗品超遗体告别仪式今日下午3时在广州殡仪馆白云厅举行。

  据透露,告别仪式上将播放一个短片,缅怀罗老的艺术历程和艺术成就,罗老生前最喜爱的乐曲《友谊天长地久》将代替哀乐在默哀时播放。

  罗品超先生的仙逝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其生前所在单位广东粤剧院连续五天举行了追思活动,已吸引了近千名罗老戏迷前来吊唁。罗品超生前的老搭档林小群与丈夫白超鸿也已于前日从美国赶回广州参加罗老的告别仪式;另外,新加坡及香港的八和会馆也都将派代表赶到广州送别罗老。

  “一代宗师,乘鹤西去;南粤大地,痛失英才。”7月19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以16字的批示,对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罗品超的去世表示哀悼。广东省有关领导今日下午参加罗品超遗体告别仪式。

  “刚柔相济,精确凝练,潇洒俊逸、不墨守成规”,这是人们对罗派表演艺术的总结;这位小武泰斗所创造的艺术巅峰,至今无人能超越。在送别罗品超(鉴叔)之际,一个现实摆在了人们面前———罗派艺术是否后继有人?

  说鉴叔 人如其名,品德高超

  年近八旬的粤剧名伶林小群曾与罗品超搭档数十年,已定居美国多年的她此次专程赶回广州送别罗老。

  回忆起往事,林小群感慨不已,“他这么有名的一个老艺术家,为人却很低调,不爱表现自己。我从没见过这么冷静、理智的人,也从没见过他骂人、发脾气。”

  林小群的丈夫、85岁高龄的粤剧演员白超鸿表示,他崇拜鉴哥,大半辈子都在模仿他,视其为自己的偶像,甚至改艺名时都用了他名字里的“超”字。“这么有戏德、才德、品德的人,在粤剧界真的很少有,他的品德不是一朝一夕装装样子,而是几十年来如此。”

  白老哽咽地回忆起文革的一段往事:“那些发了霉的馒头,硬得能敲桌子,我们都不敢吃,他却能吃。他每天一早起来挑粪,没有任何怨言。几百斤的东西往坡上拉,也不让我们帮一下。”他说,鉴叔就是这么能忍辱负重的一个人。

  广东粤剧院院长丁凡说,除了为人处世,罗品超在艺术上也给了他很深的影响。“他12岁就开始登台演戏,是个很传统的艺人,但却能吸收新的东西,对西洋音乐、话剧、电影也多有学习借鉴。所以他在舞台上的表演很自如,没有一些老艺人的那种古板。”丁凡说,罗品超70岁后也没有停止过对粤剧的改革创新,这种精神令他深受感动。

  说传承 罗派艺术,要学精髓

  鉴叔去世,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罗派艺术”会不会就此走向没落。对于这个问题,粤剧前辈们也说了自己的看法。

  林小群对此表示乐观,她说肯定有人能继承下去,但关键是能否学到罗派艺术的精髓。“小武这个行当吃力不讨好,现在的年轻人要加把劲才行!”

  粤剧演员邓志驹说,罗派艺术的形成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他说:“鉴叔12岁就进入了科班学艺,后进入欧阳予倩开办的广州戏剧研究所里学话剧,又去香港拍了60多部电影,还演过舞台剧。踏实的基础、多种艺术门类的融入、将电影表现方式带上舞台,以及鉴叔自身不断的创新精神,形成了罗派艺术的独特美学。”

  罗品超艺术风格的形成还与一段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关,邓志驹为羊城晚报记者揭秘了这段“不光彩的历史”。“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广东粤剧界第一次去北京演出,却受到了当时文化主管部门的批评,说粤剧太古老太陈旧,连服装也特别俗。这件事引起了当时的广东省领导的高度重视,不久掀起了一场‘改戏改人改制度’的‘戏改运动’,而罗品超就是首当其冲的领头人。他本人也正是利用这次机会将自己的艺术作了一次提炼。‘戏曲界常说‘戏字半边虚’,认为戏曲是‘虚拟’的表演,但鉴叔却通过‘虚拟的表演’突出了一个字———‘真’。”

  对“罗派艺术”的传承问题,邓志驹持悲观态度。他表示,像鉴叔自身、基础等各方面条件都那么好的人,现在还真是不多。“本来有些青年演员是具备条件学的,但他们过分追求京剧里的程式、过分追求技巧,几乎全盘照搬,导致现在年轻演员们的表演表现不出粤剧的精髓。这种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粤剧这样一个地方戏,都快失去自己的特色和灵魂了!”

  青年演员对此则持保留态度,他认为,是否能得到传承关键要看从哪个角度来说。“鉴叔的作品要重视,但要根据自身的艺术风格、甚至个人的优势来改变,这跟不同年代的不同审美也有关,不能照搬。传承应该是对艺术的理解、包容和重新演绎,粤剧要走出低谷就需要这种精神,能把别人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那才是了不得。”

  说遗憾 重视不够,资料缺失

  粤剧界前辈们都不约而同地表示,罗派艺术影像资料的缺失和没有将其进行理论化、系统化研究,是目前罗老离去后最遗憾的事情。丁凡说,造成这方面困境的主要原因是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不够,经费和人力资源都严重匮乏等。

  丁凡说:“其实是不是后继有人,关键是有没有很好地整理和总结罗老以往的作品资料。如果这个工作做好了,就可以更好地把罗派艺术传承下去。但现在他的作品并没有很系统、有计划地整理过,对他的艺术也没有进行理论性的研究,这个工作我们真的很遗憾。”

  邓志驹也“不吐不快”。他说,鉴叔健在的时候,他的艺术没有得到重视和系统的整理,这是整个广东戏曲界的通病。他还说了一件事情:“曾经有个年轻演员演他的剧,而且是随随便便看了几遍录像带就上去演了,从没有请教过鉴叔。我们戏剧界演员自己对老一辈艺术家都这么不尊重,你怎么要求别人重视你呢?”

  羊城晚报记者 肖执缨

  通讯员 梁彦兰 实习生 吴琼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