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2月26日,杭州市1.5亿元的“杭州旅游消费券”。 中新社发 李忠1 摄
中新网3月13日电 (高雪松)“消费券”是最近的高频率词汇。购物券、旅游券、餐饮券、家电券、汽车券、购房券、培训券……一些城市的尝试表明,消费券对提升百姓消费意愿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质疑之声也一直没有停止过。今年的两会上,就有不少代表委员提出各自对消费券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相关部门负责人也纷纷做出表态。
各方激辩
支持方:发放消费券能有效拉动内需
全国政协委员、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提议,每人每年发4000元消费券。他表示,可借鉴新加坡、日本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现有经验,全民发放消费券,能有效拉动当前和近期内需。消费券可按中国公民每人、每次1000元的统一标准发放,发放时间可视情况灵活掌握,初步安排在今年三月底、五一、十一及明年春节前后四次。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辽宁奥克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朱建民也建议,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向全国人民每人发放1000元消费券。
全国政协委员厉以宁也表示,发消费券是有利于扩大内需的,但关键问题在于怎样使消费券的发放更公平。
反对方:消费券良莠不齐 有的仅是噱头
在各地政府、企业纷纷发放各类消费券时,有不少代表委员表达了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
全国政协委员严琦对消费券发行“泼了冷水”。她说,对当前企业发放消费券良莠不齐,有的仅是促销噱头。建议对发放消费券作备案检查,对盗用了“消费券”的名头促销的应该制止。
全国政协委员、粤海投资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李文岳担心消费券会引导百姓走入另一个消费误区。“本来他有100元的消费需求,但你发给他50元消费券,他会不会只花50元?”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研究所所长毛寿龙则将问题直指国家财政收入现状。“全民发放消费券也不是坏事,关键是政府需要量力而行。”他认为,目前政府财政状况并不具备这一基础条件。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吉林表示,北京市今年没有发放消费券的计划。吉林认为,发消费券等短、平、快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消费,长远而言则难以为继。
官方表态
不会发行全国性消费券
对于消费券的发放,相关政府部门也在两会期间纷纷表态。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表示,对近来各地政府发放消费券刺激内需的做法财政部没有意见,各地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但不会发行全国性消费券。而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则表示,一些地方政府发放消费券是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在地方政府权限之内作出的积极尝试。不过,商务部还没有对全国范围内发放消费券的政策动议。目前,商务部主要是对地方发放消费券进行跟踪和评估。
媒体热评
莫拿消费券做幌子掩盖促销本质
企业搞促销无可厚非,通过促销券、优惠券的方式让利消费者也是不错的选择。但如果盗用了“消费券”的名头,将企业的盈利行为“粉饰”为拉动内需的公益行为,就有点愚弄消费者的嫌疑了。因此,在消费券问题上,如果企业只是想做做文字游戏,或利用消费者看重实惠的心理制造各种陷阱引诱消费,那么虽然能获得短期的眼球效益,但最终会被有头脑的消费者识破,进而损失自己的声誉和消费者的信任。
扩大内需要学会打“组合拳”
对于扩大内需应该探索更多、更长效的方式方法,不是“一券”就灵,单发消费券是远远不够的。就算发再多的券,也总有用完的时候。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要想从根本上长期拉动消费,更深层次的还是要创造促进就业的良好环境,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推进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只有不断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逐步解决老百姓消费的后顾之忧,这样的发展才是永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