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来,世界经济萌发嫩芽,抽枝生叶,逐渐进入更广泛的复苏状态。但随着时间推移,“后危机”时代显现出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欧洲债务风险凸显,金融市场动荡难平。在各种表象之下,宏观调控政策两难、经济内生动力不强、就业压力长期持续等深层问题亟待求解,世界经济的复苏仍需悉心“呵护”。将于本周末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多伦多峰会也因而备受关注。
债务负担“心腹大患”
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一项重要实践,是将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的亏损向政府部门资产负债表转移,以及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增长。不过,这些政策的负面影响正逐渐显现,几乎所有国家的公共债务规模都在扩大,欧洲外围国家的主权债务违约风险尤为突出。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数据,目前二十国集团成员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比例已近8%。财政不稳健正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心腹大患”。
在全球金融市场风险偏好趋同的环境中,一个国家的债务违约问题会明显抬升风险溢价,造成短期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这对于依赖外部融资的经济体构成明显压力。
难以“借新债还旧债”,就只能求助于财政紧缩。这一措施在短期会起作用,但中长期对经济增长形成阻力,未必有利于债务问题的根本解决。正如美国纽约大学经济学家鲁比尼所言,重债国将面临一种“极端的政策困境”:不紧缩财政,国家信用不保,眼前危机难过;紧缩财政,经济被釜底抽薪,长期增长动力不足。
希腊尽管经济规模有限,但其主权债务危机已使全球风声鹤唳。而在财政上同样存在隐患的还包括西班牙、英国、日本、美国这样规模越来越大的经济体。尽管在这些国家是否会出现希腊式危机的问题上存在争议,但市场疑虑难消、高度敏感,不确定、不稳定因素长期存在。
瑞银集团的一份报告还谈到,不少发达经济体的财政整顿将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进行,这将对既有的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构成冲击。民众不满情绪可能带来政治和社会动荡,进而影响整体经济信心。
目前债务问题主要集中在发达经济体,但发展中经济体在此方面的风险也值得高度关注。世界银行的最新报告指出,无论欧洲高收入国家的债务形势如何发展,欧洲和中亚某些发展中国家都可能出现第二轮金融危机。许多发展中国家将继续面临严重融资缺口。
当然,具体评估各国债务风险还需从多角度考量。比如日本、意大利和比利时,其财政负担集中在内债,主权信用受影响相对不大;而德国等国家,尽管对外负债不少,但对外投资规模更大,因此没有净负债。
对于美国而言,情况比较复杂,一方面其经济形势在发达国家中相对更好,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美元也带来强大信用支持,另一方面其债务不论是绝对额还是相对比例都已很高,利率风险及其对私人融资市场的负面影响都不能忽视。
价格趋势“扑朔迷离”
作为主要的显性经济指标,全球总体价格水平依然较为疲软。这其中,风险资产价格经过危机低谷后的强劲反弹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出现上涨乏力之势。
摩根士丹利涵盖45个经济体8500种股票价格的环球指数自4月份开始由升转跌,两个月内跌去15%。标普-高盛大宗商品指数也从5月份的高点明显回落。
在经济繁荣期,资产价格的回调有助于释放风险,而在低迷后的复苏期,这种趋势则反映出投资信心的不足。美元指数年初以来趋于上行,黄金价格也持续在高位震荡,这也说明全球资金的避险情绪正在回潮。
再从物价水平看,虽然复苏渐强,但全球没有出现明显的物价上涨迹象。在发达经济体,由于总需求难起,就业市场供过于求等因素,通胀一直处于温和状态,美国最新的5月份消费和批发价格都出现下降,日本和欧洲部分实施严厉财政紧缩的国家甚至有通缩之虞。
作为通胀风险重点观察区的新兴经济体,也没有形成全面的通胀上行局面。瑞银集团报告显示,新兴市场整体通胀率目前保持在接近4%的水平,核心消费价格曲线平缓,没有出现2007年末显著抬升的迹象。作为价格链条的终端,消费价格的这种平滑走势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全球经济仍然缺乏上升动力。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瑾】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