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24日电 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随着城市消费者的崛起,中国将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销售”的跨越。2025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日本和美国的全球第三大消费市场,个人消费额将从2005年的5.8万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25年的27万亿元人民币。随着上层中产阶层的壮大,住房和公用设施、医疗保健、娱乐教育,以及交通通信将是成长率最高的四大产品类别。
该报告的主要作者、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高级研究员Eric D. Beinhocker表示,中国的消费市场规模到2015年将超过德国,2025年将与日本匹敌。如果以平价购买力(PPP)来看,2025年,中国消费支出将达10.4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届时,上层中产阶层将主导城市家庭的消费支出。
麦肯锡研究认为,随着中国经济从投资型增长到消费型增长的转变,中国居民的收入虽然曾经落后于GDP的增长,但最终将迎头赶上。自1985年至2005年,中国已减少了53%或6200万的绝对贫困人口,按照2000年的购买力平价计算,他们每天收入不到1美元,大多生活在农村。这期间,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3倍,从人均2084元人民币(252美元)增加到8575元人民币(1036美元)。城市居民总收入的增长速度将继续超过总体GDP的增长速度,在未来的20年内每年将增加8%。
中国城市收入的分配格局也将发生变化。1985年,99%的城市人口年均可支配收入少于2.5万元人民币(3019美元)。到2005年,该比例几乎下降了一半,随着大量人口跃入中产阶层,该比例还将继续下跌。从2006年到2015年,中国将诞生庞大的中产阶层。5年内,将拥有1.5亿个家庭组成的城市中产阶层,2025年将扩大到2.7亿。
按照麦肯锡的定义,下层中产阶层年收入在2.5万元人民币到4万元人民币之间(3019美元到4831美元之间);上层中产阶层的年收入从4万元人民币到10万元人民币之间(4831美元到12077美元之间)。上述收入水平在西方国家眼中可能很普通。但是,经过购买力平价的换算,下层中产阶层的收入在13513美元到21622美元之间,这种收入水平所能支持的生活方式,在大多数国家都能称作中产阶层。此外,年收入在2.5万元人民币以下的称作贫困阶层,年收入10万元人民币到20万元人民币的是富裕阶层,年收入2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则为全球标准。
中国的消费潜力为中外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麦肯锡大中华区总裁、全球资深董事高安德(Andrew Grant)表示,在全球,有些人对中国成为一个巨大消费市场的兴趣不大,比较而言,他们似乎对印度成为巨大消费市场的兴趣更大。一般情况下,当人们面临社会和经济变化时,总会过高地估计近期影响,而低估未来的影响。人们在看待中国的消费时也犯了这样的错误,一开始过高估计了中国需求,现在面临的风险是低估了中国长期的国内需求。
他认为,对中国的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而言,必须认识到,首先,不能采用“一刀切”的做法对待中国消费市场,也不能低估消费需求不断演变的规模,市场的复杂性和细分需要。其次,应迅速抓住不断变化的市场,重构产品以调整成本结构,提供消费者能够承受的价格。再次,中国市场需求变化的速度超过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市场。第四,中国三级城市将有许多机遇,这些机遇远超过现在目光瞄准的越南和东南亚市场。(单羽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