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中国经济现回暖 新一轮经济刺激蓄势待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一季度中国经济现回暖 新一轮经济刺激蓄势待发
2009年04月09日 02: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四月七日,香港理工大学举行“诺贝尔得奖者论坛”。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教授应邀出席论坛,图为在论坛上罗伯特·蒙代尔教授以“金融危机及国际货币改革”为讲题演讲。他认为,中国政府推出各种救市措施,至目前已有成效,相信中国今年经济增长可达到百分之七至八。 中新社发 邓庆乐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4月9日电 (邱观史)“中国PMI指数连续四个月回升,意味着中国经济很可能已企稳回暖”,中国统计局长马建堂近期如是表示。对于已经走完2009年第一季度的中国经济,官员和学者都纷纷强调已经出现回暖的迹象,中国政府推出的一揽子调控措施成效显著,各种救市措施至目前已有成效。此外,针对中国经济的后续政策,媒体近日报道称,国务院将于近期研讨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中国在4月初扩大经济刺激方案的可能性增加。

  数据显示经济显露回暖“曙光”

  似乎与自然季节同步,在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中国经济,正开始流露出暖意。从今日起,国家统计局将陆续公布一季度重要经济数据,同时这也是决定全年经济走势和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一季度中国经济已经出现反弹,并有望在二季度继续好转。有分析称,各方对GDP的表现虽不乐观,但认为一季度会是全年最困难的时期,后三个季度经济会逐渐升温。

  中国总理温家宝日前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加深,但中国部分地区和行业经济已出现企稳回升的迹象。目前已公布的经济数据也印证了这点:3月以来,中国实体经济的领先指标出现多个“第一次”:发电量、房地产与汽车销售量、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制造业PMI均呈现第一次反弹。

  目前来看,虽然外需可能会变得更“冷”,但国内基本面对进出口的支撑作用正在加强。中国经济回暖苗头一方面体现在投资的增长上,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消费在增长上。作为国内消费主要指征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在今年前两个月同比增长15.2%。虽然比去年同期回落5个百分点,但是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在CPI六年来首次下跌的背景下,如此增速已实属不易。

  启动内需为拉动中国经济助了一臂之力。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分析预测处处长徐连仲认为,首先崭露转好迹象的正是汽车、水泥等行业,“尤其是汽车销量已为全世界瞩目”。1至2月份汽车销量达156.36万辆,同比增长2.7%,并连续两个月超过美国,成为当月全球销量第一。而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受国家汽车振兴规划等政策激励,国内车市持续回暖,3月份国产汽车销量预计达到108万辆,超过去年3月的105万辆,再创月度销量历史新高。

  同时,中国今年三月份PMI(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2.4,已是连续四个月回升。中国统计局长马建堂表示,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很可能已企稳回暖,表明中国政府扩大内需、促进增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改善民生的一揽子政策已经显效。

  此外,海关总署官员也表示,尽管今年头两个月出口大幅下降,但3月份的数据确实有好转。

  “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

  近期,权威观点对中国经济乐观预期不断涌现。“只要国家的大量投资投下去,从第二季度开始,经济的滑坡可以被遏制,而且经济会好起来”,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表示,国家扩大投资之后,GDP肯定会跟着起来。

  西南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董先安预计,一季度GDP同比增幅回落至5.9%-6.0%。从环比来看,一季度GDP增幅环比折年率后为6%左右,这比去年四季度的1%明显好转。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则预计,一季度GDP同比增幅为6%-6.4%,经济已逐步结束前期的大幅下滑。

  中国建设银行旗下的建银国际日前发布报告预计,中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5%,经济已触底。报告称,中国政府仍有余力实施更多政策,以刺激投资和经济增长。我们很有信心中国将成为第一个走出阴霾并吸引外资的大型经济体。

  投资大师罗杰斯认为,中国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先复苏的国家,因为中国有着大量的外汇储备,而中国的一些行业没有受到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尽管出口行业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但总体而言他是比较看好中国市场的。而世界银行4月7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也预测,中国经济有望在2009年年中触底回升,2010年全面复苏。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分析称,综合观察经济指标,可以说中国经济下滑的势头稳住了。“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随着政府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经济回暖的有利因素在积累、在增加,下半年的经济会有明显回升。”

 [1] [2] [下一页]

【编辑:魏恒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