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建议:地方债可尝试让地方“做主”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政协委员建议:地方债可尝试让地方“做主”
2009年03月04日 16:55 来源:新民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央政府很可能以“代发代还”的形式发行地方债券,为各地发展筹集资金2000亿元。这一消息,催生了全国政协委员谢卫在今年两会上的一份提案。

  在《有条件允许地方政府作为发债主体》的提案中,在沪全国政协委员谢卫建议以“有条件的地方先试点”的形式,由地方政府作为发债主体,而非中央政府“代发代还”。

  地方财政的“隐性债务”

  为应对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去年底中央政府出台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以来,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投资计划,资金规模已超18万亿元。但地方政府资金来源却成为最大的难题。

  谢卫指出,“地方政府的巨额债务,与我国目前税收制度安排有紧密关联,由此产生的‘卖地财政’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给地方政府发债权,有条件地允许一些地方发债筹资,可以有效改善“卖地财政”的尴尬。

  发债面临众多挑战

  但谢卫也承认,允许地方发债也面临众多挑战。

  首先是公众对地方政府官员的“道德责任”存在顾虑,担心他们会为追求短期政绩而拼命扩大地方债务规模,从而把未来的还款责任和义务上推至中央,下推至百姓;其次是对地方人大的监督能力存在顾虑,一旦当地人大的约束不能真正起到作用,地方发债的成功与否就完全寄托于政府的道德责任上。

  有条件的地方先试点

  “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可以先试点,应当先确立一定的先决条件,比如,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情况。”谢卫认为,中央政府应对各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前景和财政收入情况做出判断,设立门槛,同时也应该考虑地方节支的情况和地方社会的保障水平,不能允许一方面地方的不合理开支不断增加,一方面却通过市场向公众筹资。

  “债券作为金融产品,有其自身规律,一个金融产品的成功,在于其风险可控,成本可控,信息披露规范。”谢卫指出,我们完全可以把地方债当作股票、公司债、基金等金融产品来看待,只要加强信息透明,公众对地方政府的治理水准会有一个清晰的判断,从而做出投资选择;地方政府也能从中不断反省自身的作为,提升其市场信用。(特派记者 潘高峰 江跃中)

【编辑:蓝玉贵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