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霭渐散的世界经济还没来得及弹冠相庆,“欧州五国”又相继抛出前途未卜的债务危机。欧元区经济的疲软究竟是完结还是序曲?昨日,在第三届中国开放论坛上,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经合组织、商务部研究院、中央党校的多位专家展开了激辩。
国际形势之辩:探底还是复苏
“国际金融危机很可能二次探底。”作为开幕式致辞人之一,魏建国提出了悲观论调,“美国从未遇过当前这样重大的经济、外交、财政、金融的各方面困难,目前失业率达到10%,美国前商业部长也认为不确定因素太多。”对于欧盟经济,魏建国认为,希腊爆发的债务危机仅是冰山一角,“欧盟第一批1万亿美元的贷款支持已经到位,但如果要解决西班牙问题,就需要7万亿美元,再加上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欧盟很难救。”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张小济则给出温和观点:二次探底并不等同于重新回到危机期间的低点上。“根据对历次全球大的金融、经济周期的分析,在经济达到谷底后出现的回升不会是很明显的V字型,都会有一个小调整,最近的回调是经济周期正常的反复,还是由于金融体制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还有待于观察。”
相形之下,世界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经济部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司司长鲍里斯·康耐得最为乐观。他认为,尽管金融市场还比较脆弱,但地产复苏、全球贸易增长等信号是支撑的有力论据,“美国二季度保持较好势头,但随着库存调整的结束和金融政策的正常化,会出现一些紧缩,而欧债危机不会长久影响信心,欧洲将进入温和增长期,日本商业投资也会再度增强。”根据经合组织的预测,中国2010年经济增长率将超过11%,2011年回落到10%左右水平。相比国际上如此“高速增长”的研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则认为,世界经济在未来几年可能进入低速增长时期,前几年4%的增幅不复再现。
不容乐观的贸易数据:贸易顺差不足500亿美元
尽管专家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莫衷一是,此次欧元区震荡对国内贸易市场的担忧却几乎众口一词。“一般来讲,中国每年外经贸顺差是1500到2000亿,4月顺差仅仅16亿美元,今年还有8个月,这8个月中还有某些月份会出现逆差,而以往年份我国顺差基本保持在200亿美元左右。”魏建国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承惠则表示,根据去年的数字,欧盟27国在中国出口市场份额占比接近20%,是中国的大的出口对象国,欧债危机将对中国出口复苏产生较大影响。
魏建国还告诉记者,形势不容乐观亦表现在2010年广交会的 “清淡”上。“境外客商中,来自欧盟的客商增长了15.2%,但贸易额却下降了8.7%,”他表示,企业得到的订单大部分是3-6个月的短期订单,大部分订单用以弥补去年由金融危机造成的库存,没有进口填补,“不像以往都是长单,这主要是欧洲的客商对本国的消费市场不看好,犹豫、观望造成的。”
卢中原也认为,未来国际市场会保持2%-3%的增长,中国的外需不会像2005-2007年那样宽松。“我们的外需也需要升级,”他进而提出,“就是粗放的加工贸易要向附加值更高的、技术含量更高的方向努力,世界经济的低速增长期会造成中国的贸易环境趋紧、贸易摩擦增加,针对中国出口的贸易保护主义会花样不断翻新,这是我们面临的现实环境。”
内需社会的建构:破除“权贵经济”障碍
在外需面临更复杂状况的背景下,“扩内需”是昨日论坛嘉宾主题发言中的高频词。国际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金融危机是世界经济结构失衡的产物,而中国调结构的最高目标应该是建立内需社会。
记者了解到,全球金融危机、包括此次欧债危机中受到巨大创伤的国家大多是金融业发达的国家。“上世纪90年代,冰岛银行体系疯狂扩张,2007年冰岛银行资产占GDP比重高达11倍,而中国作为间接融资主导的国家,银行资产占比也只有2-3倍;迪拜长期以来依靠外资和房地产,没有实体经济支撑。”张承惠告诉记者。而相对制造业发达的德国就受伤较小。
而在建设内需社会的任务与挑战方面,郑永年认为,首先是进一步对充裕的民间资本放开垄断行业领域,破除所谓“权贵经济”的障碍,“第二是经济成果分享方面,一次分配的不公平体现在国有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分配不均,以及政府亲商有余亲民不足上,二次分配不均衡则表现为普通劳动者个税起征点过低、税收私人化等方面。”
此外,郑永年还表示,建立内需社会的最重要的任务是要确立社会政策,长期GDP主义造成了住房、教育制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社会领域的过度市场化,“没有保护机制就很难造就中产阶级的成长,没有中产阶级就不会有消费社会。”(劳佳迪)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瑾】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