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央行加息 创业板生不逢时?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部分央行加息 创业板生不逢时?
2009年10月30日 10:2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今天,首批已经发行的28家公司将在创业板挂牌上市,市场对此充满着期待。而到昨天为止,市场的预期主要是这28家公司的股票有可能遭到恶炒,深圳证券交易所为此也准备了相应的预案。但笔者的担心却相反,创业板的首日有可能遭遇冷场。

  从中国股市的历史看,市场的确有炒新的习惯,因此,很多投资者认为创业板必然会遭到恶炒。从首批拟上市的28家公司的高定价发行过程中,就已经看到市场的这种预期。但是投资者忽视了重要的前提条件,即投机炒作是需要“群众基础”(要有足够多的资金和足够多的参与者)的:资金数量足够,但投资者数量很少则难以“炒”起来;人数足够多,但资金总量有限,同样“炒”不起来。现在创业板的情况可能就属于前者,资金数量足够,有1万多亿的资金参与了创业板公司的发行申购。但参与者数量有限,目前的开户人数仅有900多万,与主板市场泱泱数千万投资者比起来“人气”明显不足。更重要的是,这900万投资者估计大多数属于打新一族,准备在上市首日就卖掉,根本无心参与二级市场的炒作的。因此,笔者担心这28家公司的上市首日市场承接能力会十分有限。

  除了市场人气不足之外,这28家公司本身也的确存在基本面的明显不足。概括而言,起码有以下几点:

  第一,缺乏成长性。28家公司大多数成立于90年代,有的更早。也就是说,这些公司已经有10年以上的经营历史了。从它们过去的历史看,经营了10多年总资产才增长到目前的规模,可见技术、能力及商业模式都不怎么样,否则这些公司早成为大公司了。市场以平均50多倍市盈率的价格来买这些公司的股票,就是预期它们有高成长性,但事实上它们中的大多数并没有成长性,二级市场如何有人愿意出更高的价格来接手呢?

  第二,科技类公司本身就有高风险特征。一项新技术,从研发到赚钱的过程充满着不确定性。研发需要高投入,但研发失败的概率很高。即使研发成功,要让市场接受一项技术,还需要经过艰巨的市场推广工作,需要良好的商业模式,需要高素质的管理团队等。正因为如此,许多市场的创业板很少有成功的。在中国香港地区创业板上市的公司,99%在一年后就销声匿迹了,可见科技类公司的风险之大。

  第三,创业板公司的流动性太差,主流资金不感兴趣。创业板市场首批上市的28家公司在估值水平、流动性、成长性方面和中小板比都不存在优势,因此,估计基金不会参与二级市场的投资,相反,估计会在上市首日选择卖出。

  另外,创业板市场上市的时间窗口有些勉强。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开始有收紧银根的信号——在澳大利亚和以色列收紧货币政策之后,印度27日宣布从11月5日起,将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率由目前的24%上调至25%;挪威央行28日晚宣布将隔夜存款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1.5%。受此影响,美国及欧洲股市开始出现见顶的迹象;发展中国家的俄罗斯、印度、巴西的股市闻风大跌;昨天,上证指数也大跌了70.86点,收于2960.47点。笔者估计,创业板开市的时点很可能是主板市场重要的转折点。(尹中立)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