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日前发布2009年产业损害预警年度报告显示,金融危机导致的外需萎缩,使我国国内产业发展受到较大冲击、出口竞争力下降,特别是保护主义抬头引发的贸易摩擦加剧,使我国外贸出口大幅下滑。
报告由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组织编写,重点调查了纺织、钢铁、汽车、机械、有色金属、船舶、石化、电子信息等十数个国内主要行业在金融危机中的发展情况和产业安全状况。报告指出,在国际金融危机、贸易保护主义、劳动力和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能源矿产及环境的制约加强等综合因素作用下,我国产业发展环境趋于复杂,产业安全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依据报告,目前,我国产业发展中呈现以下7个明显特征: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竞争加剧。由于国内外需求疲软,我国钢铁、有色金属、船舶、医药、建材、石化等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问题。值得关注的是,多晶硅和风电设备等新兴行业也因为盲目投资而出现产能过剩。
部分重点敏感商品进口量增价跌。金融危机以来,随着国际市场需求减少,国外企业争夺我国内市场的竞争加剧,并采取倾销等不公平贸易方式大量对华低价出口,对我国相关产业造成冲击。据产业损害预警系统监测,2009年,共有174种重点监测产品冲击我国内产业。
重点产业出口严重受阻,全球贸易摩擦形势严峻。2009年,国外对华贸易救济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超过“双百”。其中,涉及我钢铁、石化、纺织、轻工、汽车、有色金属等重点产业的案件数为85起,比2008年增加17起。2009年上述6个重点产业遭遇的案件数占比达73.3%,同比上升了10.3个百分点。
能源和资源类产品的外贸依存度继续上升,成为部分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性商品的需求不断提升,原油、成品油、钢材、铁矿石、氧化铝、锌和天然橡胶等商品进口增长快于国内产量增长,对外依存度提高,这可能使我国在重要资源的获取上受制于人。随着资源性商品进口依存度提高,国内相关产业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进一步增大。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及供给的短缺,都直接影响我国内产业的正常发展。
外资加大对我重点行业控制力度。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跨国巨头也加紧争夺中国市场,特别是对我汽车、医药、电子、物流、机械、农产品等重点产业的全产业链的控制,值得关注。
主要国家货币实行贬值策略,影响我产业国际竞争力。2009年,以美国为首的主要国别货币实行贬值策略,从3月6日起美元贬值约14.5%,对我国内产业国际竞争力造成较大影响。
美国等国家对我汇率等政策施压,国际经济形势更为复杂。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通过对汇率、低碳、绿色环保、知识产权等政策施压,限制我国经济发展,使我国面临的国际经济形势更为复杂。(记者裴玥)
参与互动(0) | 【编辑:杨威】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