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九月二十二日电 题:综述:跨越六十年 中国餐饮业销售额增长逾千倍
中新社记者 刘长忠
在一九五二年的新中国第一次对餐饮业的统计中,全社会餐饮业销售额为十四点一亿元人民币,占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二百七十六点八亿元的百分之五点一。
至二00八年,中国全社会餐饮业销售额为一万五千四百零四亿元,是一九五二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一千零九十二点五倍。人均餐饮消费也从二点四五元上升到一千一百六十元,增长四百七十二倍。
历经六十年发展,中国的餐饮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一个传统行业,已由规模小、网点少、设施简陋、对国民经济贡献率低的小行业,发展成为规模不断扩大、增长势头持续强劲、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重要行业,对经济增长、社会就业产生了积极显著的影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成为中国服务业的重要支柱性行业,在扩大内需、繁荣市场、吸纳就业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带动相关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亦日益凸显。
追溯六十年发展历程,中国餐饮业最先通过对餐饮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产业整合、扶持帮助产业发展等手段,使中国的餐饮产业从新中国初期的凋零散落,发展到初具规模。一九五0年,北京同和居饭庄率先在北京餐饮业内第一个实行公私合营,至一九五六年一月,北京餐饮业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当年初,全国餐饮业全面完成公私合营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九五九至一九七八年期间,由于生产、生活资料匮乏,百姓的生活用品都要计划供应,使之缺乏餐饮消费的能力。同时,餐饮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也大都转化成为国有或集体企业,由此造成了餐饮企业在用人制度、薪资分配制度等经营管理方面都受制于行政行为,运营机制不灵活,生产效率比较低。当遇到三年自然灾害、十年“文革”等天灾人祸时,缺乏抗击风险的能力,造成整个产业发展停滞。
在文革结束之前,中国社会餐饮业几乎停滞,人们基本都是带饭上班、上学,铝饭盒成为当时必不可少的饮食印记。一九七八年全国餐饮业销售额为五十四点八亿元,人均餐饮消费不足六元。
改革开放为中国餐饮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到二00八年的全国餐饮业零售额达一万五千四百零四亿元,人均餐饮消费超过千元;一九八三年中国餐饮业零售额突破百亿元大关,一九九四年突破千亿元大关,二00六年突破万亿元大关;特别是一九九一年以后,中国餐饮业零售额每年增幅都保持在两位数以上,成为中国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中国烹饪协会有关人士说,政策的“松绑”为中国餐饮业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外资的“引进”加强了餐饮业的国际交流。一九八年四月二十一日,中国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中港合资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中美合资北京建国饭店和中美合资长城饭店三个外商投资项目,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也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成为中国首家合资企业,香港女企业家伍淑清实现了中国合资企业“零的突破”;一九八0年六月二十五日,中美合资经营的“荣乐园川菜馆”在纽约曼哈顿联合国大厦对面开业,成为“文革”后第一家走出国门的饮食业合资企业,也是当时纽约三千家餐馆中唯一一家直接从中国聘请厨师的餐馆。
改革开放的深入推动了中国餐饮业的繁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个体私营经济的桎梏得以解放。品种丰富、服务优良、价格实惠的民营餐饮企业如雨后春笋发展起来,正餐、西餐、自助餐、快餐、火锅应有尽有,呈现出南北交融、中西合璧饮食的繁荣景象;九十年代中后期,法国大菜、意大利比萨、日本料理、韩国烧烤等异域美食纷纷进驻中国,人们不出国门便能吃遍世界。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