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做实做细“五篇大文章”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

中信银行做实做细“五篇大文章”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12月18日 17: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今年3月,“五篇大文章”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指明了提高金融服务质量是新时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着力点。

  作为金融行业的中坚力量,中信银行近年来积极响应并深入贯彻这一重要部署,不仅致力于服务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更不断探索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新路径,着力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与效率,在绿色低碳、普惠实体以及数字化转型等多个关键领域展现出非凡的活力与潜力,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金融央企的使命与担当。

  高效赋能,科技和金融“双向奔赴”

  科技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之一,其重要性在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尤为突出。今年6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对科技金融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快构建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度适配的金融服务体系,以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多元化接力式的金融服务支撑创新驱动发展,促进新质生产力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为了深耕科技金融这一关键领域,中信银行围绕全周期、全产品、全方位的核心理念,着力提升金融供给质量,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了专项考核、专业审批、专职尽职免责、专业风险评级、专门资源保障、专属产品创新“六专机制”,推动科技金融赛道建设全面提速。

  机构设置上,中信银行不仅在总行及12家分行设立了科技金融中心,还精心挑选了200家科技金融先锋军支行,共同打造专业化敏捷体系。

  产品创新上,中信银行基于资本市场九大类产品体系,叠加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火炬贷”、全线上产品“科创e贷”、聚焦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贷”,服务科技人才的“科创个人信用贷”等科技金融特色产品,以及各区域属地化专项产品,推出服务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产品组合,致力于为各类科技主体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

  风险控制上,中信银行在科技金融领域深入贯彻行业研究、授信政策、审批标准、营销指引、资源配置“五策合一”,坚持投研驱动,在提升业务人员信贷能力的基础上释放科技金融业务的生产力,以专业服务严守金融安全底线,为科技与金融“双向奔赴”保驾护航。

  在“六专机制”的引导下,中信银行已形成一套基于产品、生态、协同的科技金融“特色打法”。截至2024年11月末,该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达540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3%。

  “四绿”为主线,全面支持绿色发展

  当前,在全球经济面临生态和气候挑战的背景下,绿色发展已成为各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核心方向。绿色金融作为推动绿色转型的金融创新路径,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源向绿色领域流动,促进资金要素在绿色企业与绿色产业中的流动和增值,逐步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支柱性力量。

  自2023年以来,中信银行就制定了绿色金融发展规划,从顶层设计、资源配置、产品方案等多角度整体布局,以“四绿”为主线,积极将各项政策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全面支持绿色发展。

  一是优选绿色行业,聚焦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领域,大力支持包括清洁能源、节能降碳、环境保护在内的7大领域;二是精选绿色客户,聚焦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等领域的头部客户,结合“五策合一”研究成果,形成首批百户绿色客户名单,并将定期更新和扩充。三是丰富绿色产品,中信银行充分发挥中信协同优势,结合场景需求以及绿色产业发展特点,立足于“银行+银行子公司+集团子公司”绿色金融综合服务体系,打造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租赁、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绿色实业、绿色咨询在内的“1+N+N”绿色金融产品谱系;四是开展绿色服务,依托碳技术及碳咨询打造“绿色技术+绿色金融”特色化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9月20日,中信银行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联合编制的“中证中信银行生物多样性优选信用债指数”在京发布。作为国内首条以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的债券指数,不仅填补了国内绿色债券领域的空白,也是继中信银行2021年签署《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同宣示》后,推进国内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创新实践。

  截至2024年9月末,中信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达5791.5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201.30亿元,增速26.17%。2024年前三季度,中信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3年期200亿元绿色金融债;累计承销绿色债券37只,金额达139.20亿元。

  “乡村+小微”,点亮普惠金融之光

  2023年10月1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提出助力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有效实施,要求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作为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监管考核中连续三年获得“优秀档”的银行,中信银行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不断拓宽金融服务覆盖面,深化对乡村经济的支持力度,为构建新时代乡村发展新格局贡献了不可或缺的“中信力量”。

  在机构设置上,中信银行依托普惠金融暨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工作小组推动机制,构建了“1+12+20”的总分支乡村振兴组织体系,即1个总行统筹部门、12家乡村振兴重点分行、20家乡村振兴示范支行,进一步加强了乡村振兴业务推动合力。

  在创新策略上,中信银行发挥中信集团金融与实业并举优势,制定了《中信协同助力乡村振兴综合方案》,并携手中信咨询、中信农业等集团子公司,围绕农业数字化、农村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出“金融+科技”“融资+融智”等乡村振兴协同服务模式。同时,中信银行还打造了银政、银保、综合融资等多种乡村振兴特色服务模式。

  近年来,中信银行推动小微金融服务亦取得良好成效,呈现出量增、面扩、价稳、质优的特点。该行2023年度金融监管总局小微金融服务监管评价获评最高等级“一级”,连续四年同业领先;其构建的数字普惠金融创新生态荣获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奖一等奖。截至2024年9月末,中信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4万亿元,在各项贷款余额中占比超过30%,增速远超各项贷款增速,增量占比超过60%。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近年来累计下降3.5个百分点,普惠型小微企业信用贷和续贷等业务占比持续提升,资产质量持续稳定在较好水平。

  “幸福”升级,构建养老金融之盾

  日前,中信银行升级推出“幸福+”养老账本3.0,从记账功能、养老规划、产品推荐、服务整合、设计体验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升级,为居民打造“好用的养老记账簿”,帮助客户更好归集金融+非金融养老资产、一站办理养老服务、攒好养老钱。

  今年以来,中信银行组建养老金融工作小组,印发专项行动方案,为集团协同和全行联动提供融合敏捷的机制保障。截至今年10月末,该行养老账本累计用户466.29万户,个人养老金账户128.53万户。

  同时,中信银行在其APP内上线“养老地图”“养老社区”模块,居民可以在线浏览全国29个城市67家养老社区情况,并通过地图查询周边养老机构、老年大学、医疗机构、社区消费等,实现养老服务资源“一站汇聚”;丰富“金融+医疗健康”服务品类,在养老账本中上线“医疗健康”模块,携手医疗行业头部企业为养老客户提供“线上+线下”优质健康服务;积极打造“产品+社区”服务新模式、探索“金融+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等。

  依托中信集团协同平台,中信银行与集团旗下多家专业金融机构加强合作,构建养老金融综合服务生态圈。截至2024年11月,中信银行养老金融托管规模突破5000亿元,较年初增长超700亿元,其中企业年金托管规模前三季度增速居银行业首位。

  科技强行插上数字金融之翼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7部门联合印发《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其中明确,到2027年,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取得积极成效,数字化金融产品服务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适配度和普惠性明显提升。

  中信银行坚定不移实施科技强行战略,全面推进“数字”驱动的管理数字化、“策略”驱动的经营数字化、对准“效率”的运营数字化建设,全力打造“领先的数字化银行”,扎实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

  2024年9月,中信银行在北京宣布升级“中信同业+”平台,这是该行积极探索数字金融的创新之举,也是打造“领先的数字化银行”的重要一环。该平台历经网络驱动、场景驱动和数字驱动的迭代升级,广泛链接客户多元金融服务需求。升级后的“中信同业+”平台基于企业级分布式数据底座,云网融合、多云纳管、绿色节约的算力网络以及安全、高效的大模型算法,极大提升数字金融服务质效,年交易规模接近2万亿,签约客户接近3000户,成为中信服务金融机构的重要数字化平台。

  2024年前三季度,中信银行还投产了天元司库标准版2.0、智慧网银5.0、集中量化交易平台、同业+平台等一批战略重点项目。零售业务持续构建面向亿级客户的智能营销及自动化运营能力,截至2024年9月末,全渠道部署策略超2,600个,为客户提供精准适配的产品、活动、资讯、关怀服务等多元化服务。公司业务创设普惠金融供应链线上化信贷产品,快速解决小微客户经营线上化融资需求,数字化有力赋能普惠金融服务扩面、提质、增效。依托知识图谱技术构建8.5亿链式关系,在中小客群、信票甄选等核心场景落地应用。金融市场业务除了持续升级上述“同业+”平台,还构建跨境人民币自助服务体系,助力境外客户高效率跨境清算。打造托管业务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能力体系,依托智能化手段重塑营运全流程,开户效率较年初提升50%,录入准确度从年初60%提升至90%。

  展望未来,中信银行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继续在金融“五篇大文章”上深耕细作,充分发挥国有大行的担当与责任,以金融之力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国家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更大的力量。

【编辑:惠小东】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