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下好牧场,青海海北奏响绿色发展“草原牧歌”
中新网9月22日电(记者 左宇坤)“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西部歌王”王洛宾歌中“那遥远的地方”,就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的金银滩草原上。
高原长天流云,三江奔涌不息。北倚祁连山,南滨青海湖,加上景色宜人的金银滩草原、壮观的百里油菜花海和巍巍祁连山下的生态大牧场,宛如一幅绮丽壮美的山河图景。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更是孕育了历史悠远的海北农牧业。
近日,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组织开展的“碳”路中国——生态文化采风活动来到这片山青水绿的高原。祁连山下、青海湖畔,海北人民用智慧、勤劳搭建生态文明高地,一幅海北农牧业发展的壮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科技助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在海北州高原生态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里,一头被称为高原动物中“巨人”的野牦牛,正在围栏里静静地注视着来往的人。
“野牦牛脾气非常暴躁,这头尤其是。特别是前几年,见的人比较少,它经常横冲直撞地发脾气。最近来参观的人多了,它从4月到现在起码见了3000多人了,可能天天生气比较累,看起来脾气都好了不少。”海北州高原生态畜牧业科技示范园管委会副主任周磊风趣地对记者说。
但正如周磊所言,每天来园区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这都是因为如今的海北州高原生态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已越来越成为海北州一处生态与科技充分融合的高标地。
海北州位于青海省东北部,这里地形地貌复杂,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只有1.5℃左右。由于地处高原、高寒缺氧,经济基础相对落后,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但也相对滞后。
回溯历史,青藏高原上的牧民们千百年来一直沿袭着“逐水草而居”的生产生活方式。但这种传统的畜牧业面对自然灾害和季节变迁所造成的巨大伤害,往往无力抵抗。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探索更加符合时代特点的新路径。
海北州深刻意识到,科技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应运而生的海北州高原生态畜牧业科技示范园于2012年建成,是青藏高原地区唯一的市(州)级畜牧业科技示范园。
立足高原生态畜牧业,示范园以藏羊牦牛品种选育、良种繁育、健康养殖、畜产品品质提升及牧草种植加工等为核心开展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全面推动海北州生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累计实施各类科研课题和项目20余项。
其中的知名成果,包括藏羊两年三胎高效繁育综合配套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藏羊产业作为广大农牧民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畜牧业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这一技术的全面推广,让青海湖畔的牧民群众尝到了藏羊养殖从传统的“一年一胎”到“两年三胎”的甜头,这是新技术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该项目改变了藏羊传统养殖模式,经过初试、中试、大规模推广三个阶段,建立起州、县、乡三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累计推广规模达65万余只,为海北州藏羊产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周磊说。
此外,还有牦牛“一年一胎”高效研制技术示范推广。周磊介绍,该技术通过集成牦牛营养调控、繁殖调控、饲养管理、疾病综合防控等技术,建立起一套适用于高寒牧区牦牛的高效生产新模式,有效缩短牦牛繁殖周期。牦牛的繁活率由原来的40%左右提高到80%以上,每头牦牛年增加效益800余元,累计推广规模10万余头。
产业孵化有了政府“撑腰”
乡村想振兴,产业要先行。海北州深刻认识到,光把牛羊养好是远远不够的,想要让大家的钱包真正鼓起来,还要让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更好地“走出去”。
位于海北州的海晏绿色文化产业园,便是全县转变经济方式、推动新旧动能转化、重构绿色工业体系的重要举措。自2017年10月正式开园启动运营以来,这里聚集了海晏县众多绿色产业,包括各类食品、轻工、文旅、电商、物流等近50家中小微企业和咨询、服务、实训机构等。
“产业创业孵化园旨在为大学生创业、青年创客、投资兴业、电商发展、设计研发、众筹集成、小微企业等提供创业孵化平台,按照‘减免租金+优惠政策’的运作模式,鼓励初创群体创业孵化。”园区工作人员介绍道。
走进园区内的海北清湖源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便可闻到扑鼻的肉香味;行走于加工车间内,可亲眼看见透明化的生产流程。这是一家主要经营牛肉干生产加工、鲜牛肉、鲜牛奶、牦牛酸奶等畜产品加工、包装及销售的公司,带有浓厚的当地特色,于2021年入驻产业园。
这家公司背后,还有一个政府助企纾困解难的故事。今年4月,现有员工120人、技术员18人的清湖源,因为职工宿舍较少,向海晏县住建局提出住房申请。当地政府了解到情况后,优先审核并快速通过住房申请,及时分配3套公租房,帮助企业员工解决住房难题。
从单打独斗的个体户到成立公司,从年收入几万元变成十几万元,是产业园让众多曾经的“牧羊人”,在追逐更好生活的道路上,多了一个坚强的后盾。
据悉,产业园启动运营以来,共实现线上线下各类产品销售额4500万元,其中通过电子商务线上交易产品销售2700万元,通过企业自主线下销售1800万元。此外,通过与县扶贫部门衔接,将园区5家企业认定设立为县域扶贫车间,解决当地就业40余人,其中贫困及残疾户10余人。
据介绍,未来产业园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启动二期建设,在400余亩土地上建成科研、服务、孵化大楼,并重点引进、培育、发展现代农牧业态和文化旅游创意产业。
绿色草原,底色更浓
放眼海北州的广袤草原,成群的牦牛正在享用牧草,膘肥体壮的藏羊在悠闲休憩。对于海北州来说,生态是最大的价值所在,在保护生态的过程中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海北州长久以来思考与实践的问题。
还是养牛养羊、还是广阔牧场,不同的是从优良畜种的推广,到生产经营模式的转变,步步革新融入更多科技技术。截至“十三五”末,全州存栏各类牲畜389.65万头只(匹),母畜比例65.75%,牲畜繁活率、出栏率、商品率分别达90.22%、61.64%、58.42%。
还是那片耕地、还是那片草场,不同的是从种子培育优选播撒,到全程机械化的环环相扣,赋予更多的科技动能。截至“十三五”末,全州地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由28.75万亩增至82.76万亩,粮食产量由1.8万吨增至6.2万吨,增长3.4倍。
“如今,海北州的现代农牧业发展趋势逐渐形成,逐步形成藏羊、牦牛、油菜、青稞、饲草等五大主导产业,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饲养比重达到36.5%,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0%以上,农牧业设施化比重达99%以上,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规模效益和聚集效应不断显现。”当地工作人员介绍。
这些,是近年海北州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跃升的一个个缩影。据统计,海北藏族自治州成立以来,全州生产总值翻6.6番,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翻7.2番,黑土滩上“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盛景里,盛满了更多的欢笑。
据介绍,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中,海北州推进科技与畜牧产业深度融合,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草畜平衡的基础上,促进畜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畜牧业全产业链,为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探索了新路子,也进一步推进了畜牧业向生态绿色的高质量发展。(完)
经济新闻精选:
- 2024年11月23日 20:57:08
- 2024年11月23日 20:56:18
- 2024年11月23日 19:15:22
- 2024年11月23日 16:22:03
- 2024年11月23日 16:19:29
- 2024年11月23日 15:04:40
- 2024年11月23日 12:22:48
- 2024年11月23日 12:22:00
- 2024年11月23日 11:40:33
- 2024年11月23日 10:4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