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力促能源转型 中德如何携手?
中新社北京6月23日电 (记者 刘文文)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日益显现,能源转型成为实现碳中和、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十一届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刚刚闭幕,围绕中德能源转型合作的探讨仍在持续。中德两国在能源转型方面存在怎样的一致性和契合点,有哪些互补与合作空间?为更好推动能源领域合作共赢,两国应如何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近日中新社就这些问题专访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研究二部主任肖新建。
肖新建指出,能源问题与应对气候变化、生态转型等问题一样,越来越成为全球性问题,这与能源资源全球分布不一、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均、能源技术的全球应用差异等息息相关。
当前能源转型,主要表现为两个层面的转型。一是数量转型,也是绿色低碳化转型,体现为主导能源品种的转换。二是技术转型,也是智能化转型,体现为能源利用系统模式转变。
由此他强调,在推动能源转型过程中,加强国际合作至关重要。只有充分发挥全球不同国家的能源技术优势、能源资源禀赋、先进管理理念、知识经验,促进资源、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高效流动,才能更充分更有效地配置资源,实现转型目标。
“中国一直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参与者、贡献者,也逐步成为引领者。德国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努力也取得了较大成效。在能源领域,中德有太多合作空间。”他说。
具体来说,德国在清洁能源使用和技术研发方面始终保持全球领先地位,近年来中国在光伏、氢能源等清洁能源领域也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德两国在能源领域目标一致,加强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将为两国带来经济发展与能源转型的双赢成果。
此外,在能效提升方面,中德两国可以充分利用双方在技术研发方面的共同需求,加强节能减排、提升能源效率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在能源产业领域,如智能制造、新的能源技术和业态模式等方面,双方可加强能源务实合作;在维护全球能源安全方面,中德两国也具有多方面可探索的合作空间。
近年来,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迈向碳中和的大背景下,两国在政府间和企业间均开展了良好的能源转型合作,两国依托中德能源对话和中德能源转型项目,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推动在风电、光伏、输变电设备等领域的合作,取得了多项务实成果。
为更好地推动能源领域合作共赢,未来两国应如何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在肖新建看来,中国可以借鉴德国的技术研发模式,德国也可借鉴中国能源战略规划体系。未来要深化双边合作机制,在节能减排、能源效率提升、新能源技术研发应用、氢能等领域,加强两国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与研发合作,共同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
此外,要拓展产业合作。如新能源汽车领域,未来5到10年是汽车产业全面电动化转型、加速产业融合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德两国应紧抓机遇、携手同行,不断推动产业合作提质升级,共同促进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成果惠及两国民众,为全球汽车产业低碳治理作出应有贡献。”他说。(完)
经济新闻精选:
- 2025年01月23日 18:19:42
- 2025年01月23日 17:35:09
- 2025年01月22日 11:11:41
- 2025年01月22日 09:45:19
- 2025年01月21日 14:53:37
- 2025年01月21日 11:49:48
- 2025年01月21日 08:07:22
- 2025年01月21日 07:20:13
- 2025年01月21日 04:23:30
- 2025年01月21日 04: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