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成立茶文化专业委员会 促“三茶统筹”“六茶共舞”新发展
中新网杭州5月16日电 (王题题)在“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如何做好申遗后半篇文章、更好地弘扬茶文化?
5月16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茶文化专业委员会在浙江杭州成立。当天,近百名“茶专家”齐聚一堂,见证茶文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共话茶非遗发展。
浙江省是茶非遗的富矿,历史悠久,享誉四海。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诞生在浙江,中国历史最早的贡茶院和茶叶交易市场建设在浙江,且素有“世界茶乡看浙江”的美名。
浙江千百年来积淀的茶叶文化在浙江茶人的传承和保护下不断发展延伸,茶非遗越来越受到社会聚焦和重视。
如今,浙江全省拥有国家级绿茶非遗制作技艺4项、国家级绿茶非遗制作技艺传承人2位,省级茶叶相关非遗制作技艺16项,茶叶非遗传承人超过100人。
2022年11月,由浙江省牵头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浙江的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婺州举岩、紫笋茶制作技艺、安吉白茶制作技艺),以及庙会(赶茶场)、径山茶宴两项民俗活动等6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成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以上种种优势,在推动中国茶文化的传承弘扬、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浙江责无旁贷。
顺势而为的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依托其资源优势和组织优势,建立了下属茶文化专业委员会,旨在更好地专注于浙江传统茶文化的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
与浙江省内其它涉茶社团不同,茶文化专委会专注茶非遗版块,汇聚了茶非遗传承人、涉茶研究机构专家学者、涉茶企业负责人等各个茶非遗领域的“大咖”,链接起浙江全省茶非遗组织网络,团结起浙江茶文化传统技艺的传承创新人才队伍,将在众多涉茶组织中发挥独树一帜的作用,为浙江茶的非遗传承汇聚资源、凝聚力量,“联”起来,“活”起来,共同助力茶非遗项目系统性保护和创新性发展,不断推动新时期浙江茶非遗的“故事”走深走远。
在国家级非遗紫笋茶制作技艺传承人郑福年看来,当天成立的茶文化专业委员会将为中国茶传统技艺、制茶工艺的传承发展,以及培养新一代传承人注入强劲动力。
茶文化专业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茶产业一直是浙江省传统特色产业,成立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茶文化专业委员会,是在新时期保护、传承与发展浙江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的必要举措,是推动“三茶统筹”和“六茶共舞”的重要平台,是带领浙江茶和茶文化走出去的纽带桥梁,是引领茶消费茶生活新风尚的方向盘,是助力浙江全省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轴,更是响应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茶和天下 共享非遗”主题活动的务实做法。(完)
经济新闻精选:
- 2024年11月23日 20:57:08
- 2024年11月23日 20:56:18
- 2024年11月23日 19:15:22
- 2024年11月23日 16:22:03
- 2024年11月23日 16:19:29
- 2024年11月23日 15:04:40
- 2024年11月23日 12:22:48
- 2024年11月23日 12:22:00
- 2024年11月23日 11:40:33
- 2024年11月23日 10:4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