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中国积极财政政策“加力”基调下 “双升”意味着什么?
中新社北京3月6日电 题:中国积极财政政策“加力”基调下 “双升”意味着什么?
中新社记者 夏宾
中国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中国赤字率拟按3%安排,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在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基调下,这两大数据较2022年均有提升,意味着什么?
赤字扩大有利稳住大盘、引导预期
“宏观经济调控加力,体现在财政政策上的重要标志就是赤字率要适当提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对中新社记者说。
刘尚希表示,提高赤字率有利于更好地稳住经济大盘,巩固经济复苏态势,为未来可持续增长奠定基础。尤其是在经济发展面临的三重压力还未得到根本缓解、当前消费乏力、投资疲软的情况下,需要积极财政政策更大力度地扩大内需,引导预期,财政政策加力将提振市场信心。
3%并未突破所谓“警戒线”
外界疑惑,疫情三年冲击下,财政收支压力大,赤字率提高会加大债务风险吗?
刘尚希直言,“3%”并不意味着突破所谓“警戒线”,应根据经济形势来作判断。“只要我们现实的经济增长没有达到潜在的经济增长率,就应该扩大赤字,而不应该受3%的约束;如果能通过扩大赤字把经济增长潜力更充分地释放出来,那就应当加大赤字。”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对中新社记者表示,2023年在更加强调政策精准性和多种政策协同下,经济将总体回升,财政收入将持续增长,财政支出也将面向重点支出刚性、民生短板保障等领域,提升0.2个百分点赤字率是在客观评估经济状况后作出的科学安排。
刘尚希亦认为,经济增长、财源增加、税源扩大,财政收入才有稳定基础,财政风险反而会缩小。从负债率来看,分子是负债,分母是GDP,只要把GDP做大,负债风险就会下降。
专项债提额意在稳增长、扩投资
专项债对经济发展作用何在?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称,去年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约3万个重点项目建设,有效发挥了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扩投资等作用。根据各省份报送的名单,今年全国将有超4万个重点项目,年内投资预计超11万亿元,需要进一步扩大地方专项债规模支持项目有效落地。
2023年中国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与2022年相比提升0.15万亿元额度。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分析,专项债提额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2023年基建投资在稳增长中需要继续发挥关键作用,基建投资相比于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逆周期调节时见效更快。与隐性债务相比,专项债更透明、风险更可控。
二是2022年除使用3.65万亿元的新增地方专项债额度外,还使用了2021年四季度新发行但当年实际未使用的1.2万亿元专项债资金,以及5000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因2023年可使用的专项债结余资金将锐减,所以适度上调了2023年的新增额度。
连平说,今年专项债在支持现有11个领域的基础上,将适量扩大资金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在政府投资力度不减的同时,也将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更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
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刘尚希称,上述措施中有的是阶段性的可以延续,有的则应当转换为制度性安排,有利于稳定预期。
田轩则说,今年需要基于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制定的财政收支目标,进一步增强财政政策精准性,坚定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增强市场信心。(完)
- 专题:2023全国两会
经济新闻精选:
- 2024年11月15日 07:33:42
- 2024年11月14日 14:58:23
- 2024年11月14日 10:52:52
- 2024年11月14日 09:43:10
- 2024年11月14日 09:34:05
- 2024年11月14日 07:47:18
- 2024年11月14日 00:48:44
- 2024年11月13日 14:24:05
- 2024年11月12日 14:11:27
- 2024年11月12日 13: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