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扩容:万能险被列入,什么信号?

分享到:

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扩容:万能险被列入,什么信号?

2023年01月30日 20:26 来源:中新经纬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中新经纬1月30日电 (李自曼) 近期,中国银保信官网消息显示,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由首批7款产品增至12款产品。在新获批的五款新产品中,一款万能型年金保险引发业内关注。

  万能险被列入个人养老金产品当中,释放了怎样的市场信号?资深精算师徐昱琛对中新经纬表示,目前将万能险列入个人养老金产品当中已是主流趋势。相对其他险种,万能险追加相对灵活、有保底收益、收益取用方式也相对灵活。预计后续会有更多的万能险列入个人养老金产品。

  万能险显现竞争优势

  据中国银保信官网显示,此次新批的五款产品分别为新华保险的卓越优选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的太平鑫多多两全保险(互联网专属)、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阳光寿养老年金保险以及工银安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下称“工银安盛人寿”)的盛享颐年养老年金保险和金账户年金保险(万能型)。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获批的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中,工银安盛人寿推出的金账户年金保险(万能型)是一款万能型的年金保险,它的出现引发业内对万能险的讨论。

  保险业内专家对中新经纬表示,事实上,目前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大多包含万能险账户。万能险是比较适合代表保险与其他个人养老金产品如银行储蓄、基金产品竞争市场份额的一类产品。相比银行和基金产品,万能险不仅有保底收益,还有保障功能,同时还兼具灵活性。万能险在合规的前提下或许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此前,监管曾一度对万能险产品严加管控。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上半年期间,《关于强化人身保险产品监管工作的通知》《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等多个文件先后提及对万能险产品的管理规定。

  对此,徐昱琛对中新经纬表示,此前监管严控的多为中短期万能险,主要目的是防范风险,维护市场秩序。2016年前后,部分3年期、5年期的中短期万能险结算利率一度达到7%或8%,同时还有企业存在“长险短做”的问题,这些情况加大了保险公司的利差损风险。而目前被列入个人养老金的万能险产品都是长期险,其结算利率也相对合理,对保险公司来说其风险可控。同时,作为个人养老金产品的万能险,更加纯粹,不必再与其他产品搭配组合,来吸引消费者。

  产品手续费一般不会超3%

  值得关注的是,与以往普通保险产品不同的是,目前的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会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一位国内大型寿险公司业务经理告诉中新经纬,由于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在积累期以万能险账户运作,所以每笔保费在进入账户前会收取一定的手续费。目前个人养老金产品大都设置了初始费用,这笔费用中除运营万能险账户的手续费外,还包括用来支付给代理人的佣金、产品开发费用、产品宣传费用、办公费用、财务费用等。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首批获批的7款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中,国寿鑫享宝、太平盛世福享金生和泰康臻享百岁B款的初始费用是“不超过5%”;人保寿险福寿年年、泰康臻享百岁、国民共同富裕是“不超过3%”;太平人寿岁岁金生是“不超过2%”。

  不过,目前各公司都有相关优惠政策。如国民养老保险暂不收取初始费用;国寿鑫享宝收取0.5%,但一次性投保达到1万元即可奖励免收手续费。

  那么,优惠政策期过后,消费者此后要缴纳的初始费用是否会有所增长?

  徐昱琛表示,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会在保险产品条款设定的初始费用上限之下去收取相关费用。根据以往的万能险产品销售情况来看,其手续费上浮幅度最高为1%,多数产品的手续费用上限为3%。

  结算利率虽高,吸引力有限

  上述国内大型寿险公司业务经理表示,虽然目前个人养老保险产品有手续费,但其实际收取的费用并不高,完全可以被收益覆盖。

  据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3年1月初,首批获批上线的8款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2022年结算利率全部公布,最高可达5.7%。8款产品当中,稳健型投资组合结算利率最低为4%,最高为5.15%;进取型投资组合结算利率最低为5%,最高为5.7%。

  具体看来,结算利率最高的三款产品分别为太平盛世福享金生、国民共同富裕、泰康臻享百岁,三款产品的进取型账户结算利率分别为5.7%、5.6%、5.5%。

  尽管结算利率相对较高,从实际情况来看,与参与个人养老金的人数相比,个人养老金的实际缴费情况并不乐观。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个人养老金参加人数1954万人,缴费人数613万人,总缴费金额142亿元。据此计算,实际缴费人数仅占开户人数的三成左右。

  上述国内大型寿险公司业务经理表示,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的结算利率并不代表保险公司的整体投资收益。除保险产品外,目前个人养老金产品还有基金,参与提供相关产品的机构众多,如何判断一款产品能否带来长期收益,对消费者来说还需要一段时间去观望和判断。(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李中元

【编辑:黄钰涵】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