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工作被人工智能“裹挟”,该如何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
中新网北京12月12日电 (中新财经记者 谢艺观)当前,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的前瞻性、战略性技术,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其带来“公平效率”、“身心健康”等问题也引发关注。
近日,在2022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专题论坛“人工智能及其对未来工作的影响”上,中国人民大学“大华讲席教授”、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劳动人事学院前院长曾湘泉介绍了人工智能与中国劳动力市场研究一些情况。
曾湘泉认为,人工智能在工作场景中的使用既可能带来正面影响,也可能会有消极的副作用。“归纳起来现在研究主要四个效应,第一个替代效应,第二个填补效应,第三个是创造效应,第四个是结构效应。替代效应肯定会减少工作岗位,但是填补效应和创造性会增加工作岗位,结构效应可能会改变分工结构,造成结构性变化。”
曾湘泉指出了未来应关注的方向:“第一个就是现实的需求,中国正在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现在劳动力市场结构问题也很突出。这个时候我们发展人工智能对于缓解人口老龄化,解决劳动参与率低,解决制造业招工难,特别是艰苦岗位招工难的问题,很重要。同时,推进人工智能会带来机器对劳动的替代,对就业其实有双重影响,既有创造性,也有替代效应。”
但是发展人工智能的道路且长。“尽管人工智能发展很快,但我们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上还面临一些挑战,就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赫克曼所讲,‘人们并没有做好应有的准备,以应对这些不断变化的科技模式。”曾湘泉坦言。
“现在不管是传统平台还是新兴工作平台,数据在这个过程中都非常重要,是起到支撑作用的底层架构。”国际劳工组织研究部门高级经济学家乌玛·拉尼·阿玛拉指出。
乌玛·拉尼·阿玛拉表示,大部分情况下,平台都是自动化管理,这能够提高用工人员的工作效率,也能保证他们的职业安全和健康。同时,平台也可以去招募、解聘或者在某些平台时段进行加价、议价及减价的处理。但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比如,缺乏终端解决机制,以及监管上会有一些“灰色区域”。
乌玛·拉尼·阿玛拉指出,人工智能和数字工具正在影响到用工人员的工作强度。“因为他们害怕失业,担心不公平的解雇,这个压力会很大,对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产生影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学院院长闻效仪列举了两个工作场景:
“一个是现在的外卖骑手,随身智能手机、APP和可穿戴设备,通过接入互联网的方式,形成数据地图,继而形成各个平台公司的‘数字大脑’;另一个是挖掘机生产车间,工人身上带有传感器,一举一动被实时追踪,然后形成数据,电脑里面有每个工人的劳动效率,通过不同的颜色进行标注。”
由此,闻效仪预测,“未来将会是有‘芯片’的劳动,一方面劳动力在现实世界按照指令完成工作任务;另一方面,劳动力通过自身劳动过程不断产生数据,并被数据标识,形成一种可以完全映射现实世界的数字世界,同时数字世界又能来控制现实世界的劳动。”
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数据在当前企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
那该如何在推动技术进步、发挥人工智能“头雁效应”的同时,避免对就业者造成各种负面影响?
闻效仪认为,面对越来越强的“数字大脑”,我们可能越来越需要算法协商。“如何让算法聆听劳动者的声音,这是当前必须要去做的事情。”
“去听取工人的说法,我们就能知道应该有什么样的改变,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波士顿咨询公司瑞士苏黎世分公司副主任奥索里亚·卡瓦奇表示,公司在投入到技术上时非常情愿,但在投入到人身上比较滞后,因为带来的不是指数型的改变。可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人,而不是技术。
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太地区创新中心负责人凯特 ·萨顿看来,当用工人员的利益受到影响,有些人的工作被夺走后,我们如何创造一个替代性的未来平台以保护工人的权利?另外,国际组织以及政府如何通过法律法规或者其他一些文件更好地去定义劳动力市场以及工作的一些标准?这些都是值得考虑的。
2022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I-AIIG)承办,中国新闻网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完)
经济新闻精选:
- 2024年11月15日 07:33:42
- 2024年11月14日 14:58:23
- 2024年11月14日 10:52:52
- 2024年11月14日 09:43:10
- 2024年11月14日 09:34:05
- 2024年11月14日 07:47:18
- 2024年11月14日 00:48:44
- 2024年11月13日 14:24:05
- 2024年11月12日 14:11:27
- 2024年11月12日 13: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