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分享到: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2022年11月11日 14:44 来源:经济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促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双碳”工作为总牵引,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快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一、深刻认识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推进“双碳”工作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持续稳步提升。但资源约束趋紧、环境容量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而且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一步推进,我国能源资源需求还将刚性增长,目前我国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差距,石油、天然气和部分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能源资源安全保障面临的压力持续加大,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存在多重困难挑战。如果继续沿用粗放的生产生活方式,资源能源无法支撑、生态环境也难以承受。要突破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必须以扎实推进“双碳”工作为重要抓手,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增强能源资源供应的稳定性、安全性、可持续性,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从源头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的资源环境保障。

  (二)推进“双碳”工作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调结构转方式任务艰巨繁重,产业链供应链还处于向中高端迈进的重要关口。当前,新技术快速迭代,新业态、新模式迅猛发展,我国产业门类齐全,新能源、新业态和数字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具备在变革中掌握先机的有利条件。同时,实现“双碳”目标将带来巨大的绿色低碳投资和消费需求,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广阔市场。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必须以扎实推进“双碳”工作为牵引,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强化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创新、融合发展,持续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形成绿色经济新动能和可持续增长极,推动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和技术支撑。

  (三)推进“双碳”工作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设美丽中国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健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但也要看到,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距离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必须以扎实推进“双碳”工作为重要载体,发挥降碳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源头牵引作用,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根本转变,守护好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四)推进“双碳”工作是主动担当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永续发展的根基。当前,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同关切,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广泛共识,各国都采取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大力推进自身碳减排的同时,积极参与多双边对话合作,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顺应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潮流,必须以扎实推进“双碳”工作为重要契机,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大势中始终保持战略主动,以更加积极姿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强化绿色低碳领域多双边交流沟通和务实合作,展现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推动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绿色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狠抓全社会节能减排,推动我国绿色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产业结构持续升级。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化解过剩产能,10年来退出过剩钢铁产能1.5亿吨以上、取缔地条钢1.4亿吨。一二三产比例进一步优化,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迅猛,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转型步伐加快,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5.1%,比2012年增加5.7个百分点。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建设一批“无废城市”和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过去10年我国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了约58%。

  (二)能源结构不断优化。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推进重点地区煤炭消费减量替代。2021年,我国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5.5%,比2012年提升11个百分点;煤炭消费占比降至56%,比2012年下降12.5个百分点。截至2022年5月,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已突破11亿千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均居世界第一,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首次超过煤电。

  (三)能效水平稳步提升。制定印发“十三五”、“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大力推进全社会节能,实施节能减排重大工程,推动重点行业开展节能改造,推广节能高效产品设备,健全能效法规体系,持续提升能效水平。过去10年,我国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4%,以年均3.0%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6%的经济增长,相当于少用约14亿吨标准煤。

  (四)二氧化碳排放控制成效明显。碳排放增速由“十五”的12.5%、“十一五”的6.1%,降为“十二五”的3.3%、“十三五”的1.7%,排放增量也以每5年约6亿吨的速度下降,“十三五”时期增量仅为6.7亿吨。过去1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约34%。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累计下降48.4%,超额完成上一阶段承诺的自主贡献目标。

  (五)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不断提升。深入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10年来累计完成造林9.6亿亩,占全球人工造林的1/4。2021年,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森林蓄积量提高到194.93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0.32%,湿地保护率达到52.65%。我国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在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连续保持“双增长”的同时,实现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以及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双缩减”。

  同时,我国能源结构偏煤、产业结构偏重、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的矛盾仍然突出,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压力仍然巨大,深刻演变的国际局势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新的挑战。实现“双碳”目标意味着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无疑将是一场硬仗,需要付出极其艰苦的努力。

  三、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重点任务

  党的二十大对“双碳”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工作原则,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各项重点工作,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推动我国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一)加强工作统筹协调。把系统观念切实贯彻到“双碳”工作全过程,注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正确认识和把握“双碳”工作,既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路子,又不急于求成、偏激冒进。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位。从我国现阶段国情实际出发,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按照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有关部署,科学把握推进节奏,策略上稳中求进,行动上坚定不移,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好“碳达峰十大行动”。持续深化对“双碳”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跟踪国内外新情况、新动向,组织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强化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加强对地方工作的督促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跑偏倾向,坚决制止“碳冲锋”和运动式“减碳”。

  (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立足富煤贫油少气的基本国情,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实施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加大油气资源探勘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把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大力度在沙漠、戈壁、荒漠化地区规划建设以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坚决落实能源保供责任,夯实国内能源生产基础,加快油气、煤炭储备能力建设,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确保能源安全。

  (三)大力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坚持增量存量并重,加快建设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绿色化、低碳化。积极做大增量,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大数据、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持续优化存量,下大力气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树立并滚动更新行业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引导鼓励相关行业企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依法依规退出落后产能。同时,抓住资源利用这个源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健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四)推进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积极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发展以铁路、水路为骨干的多式联运。推广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提升改造,协同推进交通出行的智能化、绿色化。鼓励车辆集约使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服务,建设慢行交通设施,引导低碳出行。着力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行绿色设计,推广绿色低碳建材和绿色建造方式。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推广供热计量收费和合同能源管理。加快农房节能改造,持续推进农村地区清洁取暖。

  (五)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坚持系统观念,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构建有利于“双碳”工作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巩固生态系统固碳作用。持续实施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加强草原、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扩大林草资源总量,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建立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核算体系,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碳汇成效监测评估,建立健全能够体现碳汇价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六)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实施低碳零碳负碳重大项目示范,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强化“双碳”专业人才培养,完善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规范社会化培训,持续加强专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把“双碳”工作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内容,推动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开展培训,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

  (七)完善“双碳”基础制度。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开展全国及省级地区碳排放统计核算,建立健全行业企业和重点产品碳排放核算方法,统筹编制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建立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检测、认证体系。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统筹建立科学合理的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完善相关交易规则和核算标准,加强从业机构和重点排放企业监督管理,严厉打击数据造假行为。完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规则,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八)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国际气候谈判和规则制定,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统筹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斗争合作,坚持我国发展中国家定位,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坚决维护我国发展权益。积极开展绿色低碳领域务实合作和技术交流,参与碳定价机制和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国际宏观协调。深化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提高境外项目环境可持续性,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作者:胡飞)

【编辑:钱姣姣】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