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普更接地气

分享到:

让科普更接地气

2022年09月23日 09:32 来源:经济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张 烁

  日前印发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就做好新时代科普工作作出部署,对于推动新时代科普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科普是时代赋予科技创新的历史使命。此时,应多举措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营造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齐头并进的社会环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而作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要素之一,科普会提升民众素质,产生积极向上的社会效应。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新媒体上许多传播力、影响力巨大的科普作品,在引导公众科学应对疫情、提升科学素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也有一些不法之徒借着“科普”的旗号传递错误信息,欺骗消费者。比如,一些老年人热衷购买保健品,但由于缺乏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甄别能力,经常被诱导购买大量不实惠也不实用的养生商品,甚至是假冒伪劣的“三无”产品。可见,面对真假掺半的信息,网民们常常难辨真伪,特别是养生类“伪科普”,一旦上当,轻则损失金钱,重则损害健康。

  可见,科学素养的高低对普通人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5%;到203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25%。对此,需要从多个层面着力。

  一要进一步修订科普法、制定实施细则。多年来,我国科普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健全,全国多数省(区、市)先后制定了科普条例或实施办法。然而,面对新形势,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在科普经费投入、网络科普视频的相关规范等方面,都需要给予更加清晰的界定和有力的保障。对此,应坚持继承与发展并重的原则,巩固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现行法律制度,细化丰富相关条款以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并结合发展形势和实践经验,补充增加新的制度措施,更好地推动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

  二要以校企合作思维提升科普的质量。以创新实践课为抓手,通过校企合作解决高校科学教育和科普教学缺乏企业案例的痛点,将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方向在学校通过公开课、选修课、工程实践课等多类型方式,覆盖到全校学生。加大经费投入,鼓励并支持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自上而下的科普活动,形成崇尚科学、传承科学和利用科学的社会风气。

  三要鼓励和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投入科普事业。据统计,2020年,全社会科普经费约170亿元,其中政府拨款约138亿元,占比超过80%。要树立大科普理念,通过建设科普场馆、设立科普基金、增发科普读物等多种形式,引导社会形成支持与理解科技创新的理念,努力构建社会化协同、数字化传播、规范化建设、国际化合作的新时代科普生态,让科普更加“接地气”。

【编辑:吴家驹】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