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过度包装有违新消费理念 屡禁不止还需监管加力

分享到:

月饼过度包装有违新消费理念 屡禁不止还需监管加力

2022年08月29日 17:28 来源:新京报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又到月饼热销时,各大超市洋溢着中秋的气息,各式月饼摆放在最醒目的摊位,吸引消费者伫足留连,电商也以各种形式进行促销。被称为史上最严月饼“瘦身令”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新规于8月15日正式实施,在新国标的规制下,今年的月饼销售有了一定简约化改观,不少厂家把月饼销售和礼品包装瞄准个人和中小企业用户,单独进行个性化定制,注入跨界IP,推出低糖低脂,针对老中青不同层次消费群体需求,甚至邀请消费者进行体验式沉浸式制作,推广DIY市场,别出心裁。但是,仍有一些商家我行我素,豪华包装的月饼依然招摇过市,有违新消费理念。

  月饼过度包装的危害显而易见,首当其冲的是浪费资源,制造垃圾。过度包装是包装远远超过商品包装作用的额外包装,主要表现为包装层次过多、材料过繁、体积过大、结构设计过当、包装功能过剩、包装成本过高等,形成大量生活垃圾。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的研究表明,我国包装废弃物约占城市生活垃圾的30%至40%,在这些包装废弃物中,大部分是过度包装产生的。

  其次是价格虚高,迟滞消费。在豪华包装之下,月饼的价格被虚高,令消费者犹豫,影响月饼销售。归根到底月饼只是一种食物,其商品功能是用来吃的,而不是用来欣赏的。当月饼褪去浮华的包装,回归食品属性,健康、好吃就成了消费者最核心的诉求。过度包装,虽说表面豪华富贵,却不实惠,消费者并不喜爱,即使是作为礼品赠送,也是表面虚荣。

  月饼过度包装屡禁不绝,是因为有商家和消费者的认识误区,也有监管的盲区。

  商家本末倒置。有的企业为了以差异性竞争吸引消费者,不惜将大量工本用在包装设计上,包装外表光鲜夺目,以抢夺消费者眼球,实际上却徒有其表,名不副实,忽略了产品品质,漠视消费者的口味需求,有的甚至将陈年月饼充斥其中。

  消费者盲目攀比。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大多注重物美价廉,不太在意包装档次。不过,月饼除了吃的功能,还兼有较强的礼品属性,大多数人馈赠礼品多选择包装豪华、价格昂贵的,商家正是抓住消费者这一心理软肋,推出了过度包装的商品,这无形中为消费攀比推波助澜。月饼追求过度奢华包装,放大了馈赠功能,变异为“买椟还珠”,致使月饼背离了传统文化本源。

  监管缺失合力。对商品包装的监管,涉及到生产、销售、消费者、监管、资源、市场、环境等诸多方面,以往的监管各管各行,力量分散单薄,效果不大。

  要想制止过度包装,必须明确商家是责任主体,要教育商家端正商业指导思想,销售月饼在创造商业利润的同时,也要兼顾社会责任,而不是乘机炒作,借助过度奢华的包装设计牟取暴利。进一步督促生产企业落实责任,提高主体意识,提升月饼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消费者要树立新消费理念,推崇节俭,通过月饼这一时令食品,增强亲情团圆意识。新消费理念重在简约适量,富有个性化。要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美食承载着传统节庆文化的精神内核,一块月饼,寓意团圆,再简约的月饼也能吃出团圆的味道,何必追求过量包装的豪华月饼。

  坚持新国标,严格监管。《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已于8月15日正式实施。要大力宣传新国标,力促全社会主动认识新标准、拥抱新标准、使用和贯彻新标准。新国标的实施,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共同治理,并应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根据法治化的治理原则,切实负起主责,积极作为,将日常监管和重点监管紧密结合,对过度包装违法行为形成有力震慑,让月饼真正回归食品和文化本位。

  文/蔡恩泽

【编辑:彭婧如】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