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赋能乡村“出山”:在浙江畲乡看见“诗和远方”
中新网丽水7月10日电(记者 邵燕飞 施紫楠)盛夏,从“动寨”双后岗到“文寨”东弄,沿着“敕木山盘山公路”而上,畲乡田园的原始风貌一览无余。
作为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和浙江畲族发祥地,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的民族风情,古老而神秘。
坚持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相统一,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眼下,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程度,已逐渐成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关键因素。乡村作为精神文化生活的“振兴蓝海”,更值得挖掘与探索。
近年来,景宁聚焦生态环境、畲族文化、乡村旅游等多个角度,凸显畲乡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取得的显著成效,走出一条多业态、多场景的乡村文化“出山”路。
历史+传承:激发创新基因
乡村文化,在革故鼎新中传承历史基因。如何保护、传承好珍贵的历史文脉,并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共同富裕道路中的必然问卷。
作为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景宁最早设县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这里畲族历史古老神秘,文化底蕴深厚独特,民俗活动丰富多彩,有畲族传统节庆“三月三”、鸬鹚马仙文化节、渤海垂钓节、大漈抢猪节等。
为实现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打造“诗画江南 活力浙江”作出贡献,新兴的网络文学,成为景宁关注的新方向。
当前,该县正全力推进“云上作家”引育工程,力争引育一批网络文学人才,打造一处独具民族特色的网络作家村。近日,一批浙江省网络作家走进景宁。
来到景宁后,中国作协会员、浙江省网络作协理事祝敏绮(笔名“疯丢子”)感受到了久违的写作灵感。
“短短三天的旅程,让我对这个未知的畲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以后,我会用好手中的资源,将景宁的文化、民俗与风情传播出去,让更多人了解畲族、了解景宁。”祝敏绮说。
在这块创作热土上,无数个“祝敏绮”们将留下历史的、时代的印记,让畲乡人文之盛、发展之果源远流长。
“我们将充分发挥政策和环境优势,为大家提供优质的创作环境和服务保障。”在景宁畲族自治县委书记翁志鸿看来,作为新媒体、新科技下的时代产物,网络文学既丰富了文学形式,又扩充了文学内涵,已成为经济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而代代相传的忠勇精神、古老独特的畲族文化、诗情画意的山水风光、热情好客的纯朴百姓等,都构成了景宁丰富的网络文学创作资源。
“希望未来能有越来越多的网络作家走进景宁、扎根景宁,把景宁建设成为网络文学创作家园、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地和全国民族文学创作创新示范区。”翁志鸿说。
文化+旅游:丰富山城业态
乡村文化的发展,外生力量只是助力,寻求内在发展的主动力量,成为重中之重。
鼓乐引客、畲舞迎宾、拦路敬酒、畲女选郎……在“中国畲乡之窗”4A级景区大均乡,一场独具特色的传统婚俗互动表演正在上演。
畲族婚嫁是畲族文化中最具风情的部分,名列国家级非遗名录。作为景宁畲族风情展示的重要“窗口”,大均乡文化底蕴深厚,是景宁发展旅游业最早的乡镇之一。
“随着陆路交通的兴起,大均也曾一度陷入沉寂。直到旅游业的出现,整个大均才重新开始‘活’了起来。”大均乡党委书记吴名标表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后,该乡走上文旅融合的发展之路。
在大均5个行政村里,民族村便占了3个。通过民族文化赋能旅游发展、丰富旅游内涵,近年来,该乡不断破题“两山”转化通道,58家农家乐一年可达1800万元收入。
不计其数的游客,为乡里带来了人气,带来了经济收益,更吸引了一批创业青年回乡创业。
大均乡伏叶村人潘丽勇,早年曾跟随师父在外学习烹饪,在杭州知名酒店担任总厨,年薪达50万元。
2016年,看中家乡的良好发展前景,潘丽勇回乡经营农家乐,“乡里和县里都给了很大的支持,当时光是房间就补助了8000元至10000元每间,这些细节深深感动了我。”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实现精神文化生活的共同富裕,依靠单向给予远远不够,更需双向奔赴、携手奋斗。潘丽勇,只是景宁回乡大潮中的一员。
以旅游带动文化传播、彰显文化魅力、促进文化繁荣、增强文化自信,眼下,在景宁各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不断推陈出新,“把文化转化为经济”的模范案例,仍在不断涌现。
展望未来,“诗”和“远方”正在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中,在畲乡逐步走向现实。(完)
经济新闻精选:
- 2025年01月22日 11:11:41
- 2025年01月22日 09:45:19
- 2025年01月21日 14:53:37
- 2025年01月21日 11:49:48
- 2025年01月21日 08:07:22
- 2025年01月21日 07:20:13
- 2025年01月21日 04:23:30
- 2025年01月21日 04:08:59
- 2025年01月21日 00:18:00
- 2025年01月20日 10: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