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老工业基地青年钳工“听音辨症”:高技能助力大生产

分享到: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老工业基地青年钳工“听音辨症”:高技能助力大生产

2022年06月17日 18: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老工业基地青年钳工“听音辨症”:高技能助力大生产
曹宽在查看零件 石洪宇 摄

  编者按: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中国人,都是最美的奋斗者。也正是因为亿万奋斗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国。十年,致敬每一个奋斗的你。让我们一起,踔厉奋发新时代,笃行不怠向未来。

  中新网吉林6月17日电(记者 石洪宇)29岁的钳工曹宽走在机械轰鸣的车间,可以用耳朵辨别出许多装置的声音。它们运转平稳,会传来有规律的声响,如果出现“杂音”,就要高度警惕。

  一般情况下,曹宽结合数据会很快找出“病因”并给出“诊疗方案”:换掉易损零件。对于生产部门预留的维修窗口时间,曹宽和工友们总是会用各种办法缩短,以尽快恢复生产。“他年纪不大,头脑灵活,愿意挑战高难度。”生产工人们如是评价曹宽。

  曹宽供职的吉林石化是“新中国化工长子”。目前,他是吉林石化建修公司东部检修车间维修一班班长,凭借出众的技艺,还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吉林青年工匠称号。

  公司给出的维修公差标准是0.06毫米,但曹宽可以把精度控制在0.01毫米以内,这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七分之一。“提高了维修标准,装置平稳运行的时间就会长一些。”曹宽解释说,化工企业的平稳运行关系到众多上下游企业,越平稳越出大效益,计划外的“停机”可能损失数百万元。

  从外表看,化工装置硕大无比,但内部大多由精密的轴承、密封零件组成,有些还是特殊材料。曹宽和工友们需要稳妥维护、检修机械。

  几天前,生产车间一关键装置临时需要维修,生产部门希望维修窗口期在6个小时。曹宽研究图纸,又和工友开了一场现场会,将每一枚螺丝的维护精确到人,最终用2.5个小时解决了问题。

  “刚入行时我觉得很自豪,但现在要保持平常心,保持学习的状态。”曹宽称,近些年随着中国工业、制造业的发展,对钳工有了更高的要求,让设备平稳运行只是基本功,现在的工厂更需要“创新创造型人才”——设备维修模块怎样优化,或者发明一些小工具、创造一些新方法,甚至与上游设备生产厂商沟通改进设备,都是工人转型需要具备的素质。

  今年6月初,曹宽参加了一个培训会,来自高校的教授们为100多名工人讲解了最新的行业知识。曹宽懂得一个道理,“书本”和经验对一名工人来说缺一不可。

  此前,他根据平时积累的经验制作了几个“小发明”,一个电动的装置可以减少人力成本,安装零件既安全又迅速,目前已在部分工厂推广应用。

  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入厂,工作7年多的曹宽也有了两个徒弟。除了告诉对方工作方法,曹宽也“模仿”起自己的师傅,对徒弟提出严格要求:要以前辈们为榜样,真正看通几本书,多去摸各式各样的设备。

  “我的师傅是李永翔,他是全国劳动模范,也是我们维修领域的领军人物。”曹宽说,他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达到这个高度。(完)(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编辑:周驰】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