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品种业务首当其冲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忙着“补短板”
证券时报记者 沈宁 许孝如 魏书光
本次铝锭重复质押事件,波及多家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其中不乏一些头部机构。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该事件短期给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带来了不小冲击,对于行业发展也将形成深远影响,“补短板”已成当务之急。
业务严重受限
不少业内人士反馈,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的相关业务已经受到不小冲击,尤其是仓单业务。
“首先,行业对质押业务的仓库及融资方信用风险的担忧加剧,以致该类业务短期内的开展会受很大的限制;其次,银行对该类业务风险的担忧,会影响银行对该类型业务的开展,包括对风险子公司。”华东某风险管理子公司负责人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根据《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业务试点指引》,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可以开展基差贸易、仓单服务、合作套保、场外衍生品业务、做市业务和其他与风险管理服务相关的业务。
仓单服务,是风险管理子公司的传统业务之一,是指风险管理子公司以商品现货仓单串换、仓单质押、约定购回等方式为客户提供服务的业务行为,仓单包括标准仓单、仓储物流企业出具的普通仓单、可转让提单等提货凭证或货权凭证。
中期协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协会备案的风险管理子公司共有98家,其中84家备案了仓单服务业务,占比86%。在仓单约定购回累计规模排名中,铝品种占比19.6%排名第二,而基差贸易规模中,铝更是以11.26%的占比排名首位。
“铝在风险管理子公司的业务中占比较高,所以这个品种出了问题对行业的影响会很大。”浙江某风险管理子公司人士称。铝锭重复质押事件爆发后,相关业务直接停了,很多公司还派出人员抓紧去仓库点货。
“风险管理子公司短期要再开展类似的非标业务可能就很难了,风控要求肯定会更高,甚至被直接砍掉。毕竟一旦发生本金风险,对这类公司会是致命的。”有专家表示。
内控缺位埋隐患
作为被诈骗的一方,风险管理子公司是铝锭重复质押事件的受害者,令人唏嘘,但这背后暴露的问题同样引人深思。面对频发的现货信用风险,想要打通期现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风险子公司仍需提高内控水平。
有业内人士指出,本次出事的风险子公司有一些共性,这几家公司普遍资金雄厚,但以往主要赢利点是金融衍生品业务,现货业务并不强。今年雪球等衍生品业务体量下降,导致这类公司资本金更加宽裕,于是就想寻找新的业务方向。正好遇到相关融资方,利率高、质押时间长,业务又相对简单,于是一拍即合。
“但这个质押业务的逻辑其实有很大问题,为什么有色企业要给你8%以上的利息,它的盈利模式是什么,周转率这么低又怎么赚钱呢?当然这些公司的运气也不好,如果金融衍生品一直做得很好,他们可能也看不上仓单质押业务。”上述业内人士称。
事实上,仓单重复质押、一货多押是贸易领域的老问题,因此滋生的合同诈骗、管理不善导致经济纠纷等情形,屡见不鲜。这些对于以金融行业为主业的期货子公司而言,还需要时间学习。
“识别仓单业务中的道德风险,要求也是很高的。”北京地区一家大型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前些年一家粮食体系出身的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陷入巨额亏损,就是因为仓单业务上的道德风险识别不足所致。
这位负责人介绍,这家期货子公司开展仓单业务过程中也曾几次查库验货,查库时仓库货栈上堆放的确是标注公司名下的货物,但此后该期货子公司凭提货单却无法提货,己方公司名下货物“不翼而飞”。事后查明,涉案仓库工作人员伙同交易对手方出具虚假仓单,并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幌过了期货子公司一次次查库,最终该期货子公司蒙受了巨大的货物损失,最后以母公司出面补足窟窿收场,而这家期货公司负责人也“挂冠而去”,成为行业风险教育的典型案例。
他介绍,仓单业务对于期货子公司来说,是典型的资金驱动型业务,类似信贷业务,需要大量自有资金来支撑运营。而目前风险管理子公司的融资渠道较窄,大部分的风险管理子公司在开展上述业务时,使用的也都是自有资金,通常来自母公司的增资,看似业务庞大,实则利润微薄。
“补短板”在路上
去年10月21日,为引导风险管理公司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完善自我约束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行业的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协会起草发布了《期货风险管理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征求意见稿)》。伴随监管的明确,风险管理子公司内控制度的“短板”有望补齐。
在一家期货子公司进行实操业务的王小虎(化名)表示,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的最大特点是,同时对接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交割方式多样,可灵活实现资金与现货的形式转换。比如,非交易所标准仓单质押业务,对于质押融资款不限制资金用途、无账户监管等等。但是这些业务都需要对交易行为进行全面审查、监测,还需要了解客户经营范围、经营规模、交易背景,分析客户的交易习惯,并且穿透货物流,跟踪物权真实流转,防范虚假交易。另外,还要穿透现金流,强化账户监管,掌握资金来源与去向等等。
这些业务层面的交易成本往往比银行类似融资业务的成本要高出最少两个百分点,因此吸引过来的客户潜在风险更高,对于期货子公司的人员素质要求也更高。但是,大多数期货子公司的普通员工,进入公司前甚至不了解期货市场,不了解风险管理子公司是做什么的,金融知识储备严重不足,风险识别能力有限,导致这些本来就是高风险的业务风险频出。
证券时报记者在调研中发现,期货子公司的业务重心,已经开始从仓单业务逐步转向场外期权等衍生品业务领域,更侧重于综合利用期货及其他金融衍生品等交易工具,来帮助企业管控在采购、销售、库存、资金等整个经营过程中的风险,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风险管理服务。
在一家大型券商系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工作的刘峰(化名)介绍,他所在的子公司基本没有仓单业务,整个团队业务都放在权益类场外衍生品上,而且与他们类似的子公司也挺多。特别是近两年,除了商品类场外衍生品交易,权益类场外衍生品标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个股场外期权业务的资质也在不断放开,期货子公司业务扩展很快,因为这些领域利润丰厚,仓单业务这种出力不一定讨好的业务类型,自然介入得越来越少。
经济新闻精选:
- 2024年11月25日 10:13:51
- 2024年11月25日 09:50:47
- 2024年11月23日 20:57:08
- 2024年11月23日 20:56:18
- 2024年11月23日 19:15:22
- 2024年11月23日 16:22:03
- 2024年11月23日 16:19:29
- 2024年11月23日 15:04:40
- 2024年11月23日 12:22:48
- 2024年11月23日 12: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