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上海战疫录】上海,不止一个像他一样“慢不下来”的人

【上海战疫录】上海,不止一个像他一样“慢不下来”的人

2022年04月13日 10:08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新财经4月13日电 (左宇坤)因疫情按下“慢行键”的上海,还有这么一批“慢不下来”的人。

  从天光乍现前,到万家灯火后,他们在一场场约定的奔赴里,孤独又不孤独地前进着。

4月10日晚,上海外滩的大屏上显示出“上海加油”的标语。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田雨昊 摄
4月10日晚,上海外滩的大屏上显示出“上海加油”的标语。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老婆和我一起送菜,车子一天少则跑四五百公里”

  《我在大润发打了32天地铺,才知道疫情下的人最需要什么》,一篇自述故事的文章,让大润发店长王忠魁走进了人们视野。

  故事里,王忠魁提到了自己的好友黑哥。“他不是我们的员工,是当地一个企业的小老板,生活水平很不错的。这轮疫情暴发后,他主动跟我们讲,要留在这里当一个志愿者,帮我们送货。”

  黑哥名叫唐峰,最近,他的一天是从凌晨四点开始的。

  关上塞得满满的车厢,再把副驾驶的空间都充分利用上,在短袖T恤外面套上一件防护服,戴好口罩和防护面罩,拉开车门坐进去,他就开始了一天的送货工作。

  这辆车之前被唐峰用来给自己的建筑公司拉材料,但自从他3月26日做起志愿者开始,这辆车就成了为市民的紧急需求配送的“送菜车”。

  “很多附近小区都有阳性病例。我觉得这个超市是一道很重要的防线,就想来帮他们送货。因为他们也是帮我们老百姓,我也是被他(王忠魁)影响到了。”唐峰这么想着,就开着车来到店里,做了一名志愿者。

  说起王忠魁的经历,唐峰还是记忆深刻。“一开始需要物资的时候,不是把王店长的电话发到居委的公告里了嘛,就变成物资热线电话了。他一天接电话都不停的,所以他身上带了两三个充电宝,因为电量不够。”

  两个好兄弟,一个驻守店内,一个四处派发。一天下来,唐峰的小面包车少则跑四五百公里,最多的一天跑了六百多公里。车的油耗大概是每公里六毛钱左右,油钱也是自己掏着。

  “有个小宝宝刚出生20多天没有奶粉喝了,就求助到了店长。这一单是我送的,送过去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那个小孩子妈妈哭出来的。”每到这种时候,唐峰就觉得自己的决定是对的。

  说起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唐峰说,还是为了孩子看到吧,让孩子也知道这是有意义的事。“还有就是因为我老婆是湖北黄石人,湖北疫情的时候她在老家,很多人也帮她。所以我做这样的事情我老婆也特别支持,她也和我一起送货,一起住在大润发。”

  “有时装货的时候啊,腰伸不直的时候,可能要缓1-2分钟。但要是说叫我打退堂鼓,那没有,就是没有。”唐峰说。

唐峰和妻子一起为封控社区运送物资。 受访者供图
唐峰和妻子一起为封控社区运送物资。 受访者供图

  “独自留守配送站,甚至都不敢洗澡,怕感冒”

  同样选择坚守的,还有丹鸟上海浦明片区花木配送站里58岁的张兆星,他已经留守在站点20多天。

  街道封控,站点积压着的8000多件货物需要人管。“我年纪虽然大一些,但是退伍军人,可不能在关键时候掉链子。”年纪最大、工作时间最久的山东汉子张兆星选择了留下。

  自己一个人吃住在站点,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啃两口面包,7点开始给场地消毒,之后卸货,再给货物消毒,接着开始理货、送件,下班时间从晚上5、6点拖到了到9、10点,一天两顿方便面,30多个盒子摆开来能放半屋子……这就是张兆星大半个月的日常。

  送货时,张兆星不用上门,只需要把包裹交给社区志愿者。看起来省力了,但张兆星时常也会怀念之前的日子,“我还是更喜欢自己亲手把包裹交到顾客手中,这样似乎更有成就感。”

  “但现在离居民们远一点也好,一来为了疫情防控需要,二来已经好多天没洗澡了,我怕身上有味儿。”张兆星说,不敢洗澡是怕感冒,还有那么多货等着送,要是生病就麻烦了

  “老婆天天电话来问,担心我的安全,但我明白她是很支持我的。”张兆星说,每个工作都需要有人去干,既然干这一行,那就要珍惜这一份工作。哪怕遇到现在这样的困难,咬牙坚持,总会度过难关。

  现在,张兆星的站点来了4个同事支援,5个人每天能送1000多件包裹。“我们团结一心,尽自己最大能力,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当天的件当天送完。”

资料图:抗疫生活物资。 贡嘎来松 摄
4月9日,在京东物流上海虹口营业部,京东快递人员正在搬运物品。为助力上海物资保供,阿里、美团、京东、叮咚买菜、拼多多等互联网平台都宣布从各地增派人手、保障物资。  中新社记者 殷立勤 摄

  “不管怎么样我也来上海了,帮了忙了”

  除了坚守岗位的“老将”,上海的一线更是不乏勇挑重担的年轻力量。

  “00后”梁宏瑞是一位京东女分拣员,3月13日,她主动报名从江苏昆山来到上海松江支援分拣,主要负责快递包裹的分拣和装车。

  “有些车因为通行证等问题走不了,我们还要协助找别的车辆,再把货搬到新的车上,发往站点。”在人生地不熟的上海,梁宏瑞却成了沟通运货司机之间的桥梁。

  “这两天上海市内开了专线,物资的量也慢慢增加了。当前最紧要和优先的还是米面粮油,大家都想着让快递员快点把货送到每个客户手里,让他们吃上饭。”梁宏瑞说。

  梁宏瑞之前来过上海一次,和普通女生一样,喜欢逛商场“买买买”。这次听说要来上海支援,没多想就报名了,但来了之后才发现,和自己的预期还是有很大差别。

  “看到新增病例数据心里会有些紧张,而且每天工作要穿防护服,很热很闷,饭不能吃太多,水也不能喝太多。”梁宏瑞说。

  梁宏瑞是这批支援团队中的小妹妹,年轻人们常常在工作之余聊天打闹。面对有些劳累的队友们,梁宏瑞总能积极地劝大家,既来之则安之,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好。

  “爸妈知道我来上海了,但没问我为什么要来,就说想去闯就去闯,生活费不够了跟他们说,想吃啥给我寄。”梁宏瑞说,有朋友说自己傻,“但不管怎么样我也来上海了,帮了忙了。”

资料图:京东物流上海虹口营业部,快递人员正在对回来的电动自行车进行消毒作业。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殷立勤 摄
上海虹口,快递人员正在对回来的电动自行车进行消毒作业。 中新社记者 殷立勤 摄

  “老居民区工作十天,我都能听懂上海话了”

  同样在京东工作的“00后”胡红飞,是封控小区里的志愿者“大白”。3月的时候,胡红飞就在社区做过一次核酸检测志愿者,“这波疫情开始时,一直不知道怎么当志愿者,我就特别着急。后来问了好几个人,可算是报上名了。”

  这次,胡红飞的工作就更多更全面了。除了协助组织核酸检测、送抗原检测试剂、分发政府发的菜,胡红飞还当起了“团长”。

  “本来没想做团购的,因为平时做志愿者其实已经没什么休息时间了。但看到很多人说菜不够吃,还是不忍心。”4月10日是胡红飞第一次当团长,找企业定了100元15斤左右的蔬菜套餐,总共6500多元,等菜到了,再挨家挨户送上去。

  胡红飞所在的是老式居民区,很多老人没有微信,甚至不太会用手机。“和他们交流,多一点耐心,一次处理好后面就方便很多了。”

  十天以来,胡红飞跟着楼组长一家一户了解情况,经历了6次核酸检测5次抗原检测,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不夸张地说,之前我总是听不懂上海话,但经过这十天的工作,简单的上海话已经完全能听懂了。”

  现在,小区里的人有时会和胡红飞搭个话,大家聊聊疫情,聊聊什么时候能解封。胡红飞也会每天和在外地的女朋友聊天,不敢说太多做志愿者的事,她担心自己

  “但父母知道,我哥哥也在做社区志愿者,妈妈在隔壁街道做环卫志愿者。”胡红飞说,大家不常见面,但是常常挂念。

  又是早上8:00,王忠魁忙着理货,几乎顾不上看手机;唐峰发动面包车,奔向等待着他的一个个小区;张兆星迎来新一天的货物,开始给这些紧急物资消毒整理;梁宏瑞开始了分拣工作,胡红飞张罗着又一轮的核酸检测。

  新的一天才刚刚开始,而他们的心愿都是“大家的生活都尽快恢复如常”。(完)

【编辑:于晓】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