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工程院院士许为钢:我国口粮作物已实现种源自主可控

工程院院士许为钢:我国口粮作物已实现种源自主可控

2022年03月10日 22:19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工程院院士许为钢:我国口粮作物已实现种源自主可控
    图为河南周口农民收获小麦。(资料图) 韩章云 摄

  中新网郑州3月10日电 题:工程院院士许为钢:我国口粮作物已实现种源自主可控

  记者 韩章云

  “万事悠悠,吃饭为大。”今年两会,粮食安全、种业安全问题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3月10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许为钢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在口粮作物上已实现种源自主可控。

  许为钢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小麦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从事小麦育种工作40年,他和团队选育的小麦品种累计播种面积达3.5亿亩。

  就种业安全问题,许为钢介绍,在口粮作物水稻、小麦方面,中国已实现种业的自立自强、种源的自主可控,“我国现在播种的水稻和小麦种子完全是国产种子。”除此之外,他表示,国内种植的花生、大豆等油料作物种源也是国产,“玉米绝大部分为国产品种,进口玉米品种占比有5%-10%。”

  当前国际局势动荡,种业安全从上至下牵动国人的心,某种极端情况下,中国种业是否存在被“卡脖子”的风险?

  对此,许为钢表示,种业“卡脖子”其实是一个整体的概念,除了口粮作物,中国在某些农产品如蔬菜、水果等还需要使用进口的种子,这些领域有可能受制于人。

  “在主要农作物上,我们已经实现种源自主,但是现代育种不只是品种,品种是个产品,我们还要不断掌握育种的新技术、不断地创造一些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不要在将来形成技术上的‘卡脖子’。”许为钢举例说,比如基因编辑技术、比如某些优异基因的知识产权等,我国还需要不断创新技术、去发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异基因,将育种的新技术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许为钢也强调,我国还要下功夫搞理论研究,“理论研究可以促进我们的品种创新和技术创新,就是说,我们要实现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品种创新全链条的协调发展。这样,在将来我们就不会被人‘卡脖子’。”

  许为钢介绍,通过几代育种人的不断努力,我国的小麦产量已从20世纪80年代亩产700斤“不得了”,提升到现在的亩产700公斤“不足为奇”,从“吃饱”到“吃好”,国人在吃饭的问题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在小麦领域,我国在小麦遗传育种方面是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在某些方面甚至是领先的。”

  2021年,国内多地遭遇罕见的洪涝灾害,农业受灾严重。许为钢表示,这为育种科研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就拿小麦来说,现在都是机械化收割,要求小麦在田间必须成熟,如果这个时候赶上连绵的降雨,机械无法下地收割,小麦就容易在穗子上发芽了。”许为钢表示,这就要求科研人员在品种改良上要提升品种的抗穗发芽能力,以适应现代收割技术、生产方式的变化,抗御后期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

  作为小麦育种科研人员,许为钢对自己和团队还有更高的要求。“我希望对消费者来说,我们的品种能让中国人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面粉做出来的面条馒头能更香;对农民来说,我希望我们的品种更加高效,生产效率更高,种植技术上更有弹性,省肥抗病不打药,降低种植成本,帮助农民能增收。我还希望小麦这个产业能可持续发展,资源可以高效利用、更加绿色环保等等,这些还需要所有的育种科研人员共同攻关努力。”(完)

【编辑:黄钰涵】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