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经作富民产业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中新网重庆3月8日电 (记者 韩璐)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重庆立足山地丘陵特色发展经作富民产业,瞄准经作产业“四大功能”定位(保重要农产品供给、防止规模性返贫、整治利用荒山荒坡、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一优二提三增加”思路(优结构;提品质、提标准;增加单产、增加绿色、增加效益),走出一条符合重庆自身实际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之路,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像重庆这样大山大水、大城大乡、大开大合的城市,国内独一无二。在该市8.2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近8万平方公里的山地丘陵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地块散碎成为了现代农业发展“拦路虎”。
如何把自然禀赋劣势转变为独特的产业发展优势?如何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更好地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如何守住重要农产品保供、耕地保护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条底线”,实现经作产业高质量发展?重庆市经作系统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保供给、防返贫、护生态,经作产业担重任
从立地条件来看,丘陵山区占重庆全市总面积的98%。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重庆经作产业直接承担起重要农产品保供、农民增收致富、巩固脱贫成果的重任。“一菜”(蔬菜)稳住一方百姓“菜篮子”;“一树”(柑橘)带动300万橘农增收200亿元;“一叶”(茶叶)确保农民持续增收50-100年。有效带动了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致富,助推重庆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2021年,重庆市蔬菜播种1196万亩、总产量2168万吨,常住人口人均蔬菜生产量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5%,蔬菜均价比全国低10%,蔬菜‘自给有余、有进有出’的紧平衡状态已形成。”重庆市农业农村委负责人表示,今年,重庆将做好蔬菜应急保供,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化设施蔬菜,创建一批绿色保供蔬菜工厂,大力推广“种养循环+轮套间作”,深挖冬闲田潜力,确保蔬菜市场稳定、量足价稳,防止“菜贵伤民”和“菜贱伤农”。
在保障民众“菜篮子”前提下,重庆还致力探索一条经作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特色道路,充实农民的“钱袋子”。
在重庆涪陵区,当地通过“两份保证金,一条利益链”将榨菜龙头企业、榨菜股份合作社和农户(含脱贫户)有效联结起来,2021年青菜头亩产超2吨,全区青菜头销售总收入达2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100元以上。
“经作产业承担着农业生产保供、农民增收就业、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和巩固脱贫成果的重任。全市33个有巩固脱贫成果任务的区县都把经作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主导产业。”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经作处负责人表示,高山蔬菜、柑橘、脆李、茶叶、中药材等产业70%以上分布于秦巴山区、武陵山区,是脱贫地区的脱贫主导产业和主要经济来源,帮助重庆全市48万余建档立卡脱贫户稳定脱贫。
重庆是长江上中游柑橘优势产业带核心区,是全国排名前三的晚熟柑橘产区。柑橘产业不仅是重庆农业支柱性产业,在实施长江重庆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和打造“一江碧水、层林叠翠、四季花漾、瓜果飘香”的美丽生态带过程中,柑橘产业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柑橘营养诊断与高效施肥覆盖全市70万亩柑橘基地,秸秆树盘覆盖果园行间绿肥免耕综合技术在巫山、开州、梁平、垫江和渝北等地整村推进,该类柑橘基地不仅减施肥药30%-60%,更重要的在于起到修复长江两岸生态、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和消纳废污、循环利用的巨大作用,大力推动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该负责人表示。
——变“穷山”为“靠山”,经作产业显优势
丘陵山区的条件导致重庆无法像平原地区那样实现农业产业大规模发展。如何在“巴掌田”“鸡窝地”上发展乡村产业,是摆在重庆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课题。
近年来,重庆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利用闲置地、石漠化耕地发展经果林,把“巴掌田”“鸡窝地”变成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如果说过去重庆农业更多受制于山地的局限性,近年来,重庆通过发展高山蔬菜、中药材、茶叶等经济作物,将传统意义上的地形劣势转化为资源优势。”在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看来,曾经制约农业效益的“穷山”正变成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的“靠山”。
目前,重庆通过合理利用清理整治退出的“大棚房”、中高山及平坝冬闲田、烟田等因地制宜发展保供蔬菜、高山菜茶药、果蔬茶种子(种苗)等产业。据了解,重庆市100多万亩高山蔬菜基地,有70多万亩来源于烟田。
除了用好“巴掌田”“鸡窝地”,重庆还在盘活荒山荒坡上下功夫。
“对丘陵山区的荒山荒坡,根据立地条件,‘宜粮则粮、宜特则特’,发展粮食、特色水果、中药材、优质牧草等生产,增加多样化产品供给。”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市经作产业正在“进荒开荒”,逐步集成种养循环、节约化栽培、间套轮作、绿肥还田等生产模式,全力助推荒山荒坡利用、地力提振和耕地资源约束等难题的破解。
——川渝共探“田间路”,经作产业凝合力
川渝两地共属蔬菜、柑橘、柠檬、茶叶、中药材等国家优势区,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出台后,两地有了清晰的合作路线图。
《规划》提出,要构建“一轴三带四区”空间格局。在定位上,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将建成全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全国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先行区、全国农业农村改革开放先行区、西部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
近年来,重庆形成了柑橘(柠檬)、榨菜等国家级产业集群,巫山脆李、永川秀芽等国家级农产品优势区,云阳柑橘、石柱黄连等国家级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四川则大力发展川茶、川菜、川果、川药等优势特色产业。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经作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一轴三带四区”的布局正是对两地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综合考虑。
“现代、高效、特色精准定位了农业带的发展方向。《规划》中提到要建立的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优质道地中药材产业带、长江上游柑橘产业带、长江上游名优茶产业带等,无一不是两地特色经作产业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具体体现。”该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目前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已取得良好开局——川渝共建跨区域产业联盟3个、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园区3个,启动重点项目54个。
——从“增产”到“提质”,经作产业创优势
农虽旧业,其命惟新。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由“增产”转向“提质”成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一环。
近年来,重庆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以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为导向,以主导产业提质增效、产业链条完整活跃、农业功能拓展延伸为路径,扎实推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们重点发展柑橘(柠檬)、榨菜、茶叶、中药材、调味品、特色水果、特色粮油等经作产业,集中打造三峡库区柑橘产业区、长江上游榨菜优势产区、北纬30°柠檬优势产区、秦巴山区和武陵山区道地药材优势区等特色产业集群,不断优化农业结构。”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经作产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特色经作产品以高品质赢得了市场的青睐——涪陵榨菜、三峡柑橘、巫山脆李、“渝十味”等一批浓缩重庆地域文化符号的经作农产品品牌越做越响。
“重庆全市70个地标农产品中,经作产品51个,占比达72%;‘三品一标’认证面积770.87万亩。”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经作处负责人介绍。
借助农业“三品一标”打造的东风,重庆多个特色农产品走上规模化、集群化、科技化高效农业之路——“奉节脐橙”通过提高标准化种植管理水平,优质果率达80%;“涪陵榨菜”培育推广“涪杂1—10号”系列青菜头新品种,全面淘汰老品种,实现青菜头品种的更新换代…
“今年,我们以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创建为抓手,推动全市经作产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经作处负责人介绍。
经作产业成乡村振兴“新引擎”
不难发现,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过程中,重庆把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着力点,以经作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持续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全面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机遇,共同构建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新格局。
朝着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未来,重庆市农业农村委通过持续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全面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机遇,共同构建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新格局。
新希望播种在广袤田野,新动能孕育在林间山头。一首清脆动听的乡村振兴新曲,正在巴山渝水间奏响。(完)
经济新闻精选:
- 2024年11月23日 20:57:08
- 2024年11月23日 20:56:18
- 2024年11月23日 19:15:22
- 2024年11月23日 16:22:03
- 2024年11月23日 16:19:29
- 2024年11月23日 15:04:40
- 2024年11月23日 12:22:48
- 2024年11月23日 12:22:00
- 2024年11月23日 11:40:33
- 2024年11月23日 10:4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