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东西问丨许宁宁:RCEP何以“三个三成”影响世界经济?

东西问丨许宁宁:RCEP何以“三个三成”影响世界经济?

2022年01月09日 14:17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视频:【东西问】许宁宁:RCEP实施给区域和世界经济带来什么影响?来源:中国新闻网

  (东西问)许宁宁:RCEP何以“三个三成”影响世界经济?

  中新社南宁1月9日电 题:许宁宁:RCEP何以“三个三成”影响世界经济?

  中新社记者 蒋雪林

  经各成员国的共同努力,2012年由东盟发起,历时8年,由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15方成员制定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2022年1月1日生效。该协议的生效实施,在亚太区域合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它对区域和世界经济将产生何种影响?企业将从中获得怎样的机遇?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中国—东盟首席商务专家、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主席许宁宁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进行解读。

  中新社记者:RCEP生效实施将给中国—东盟合作带来哪些影响?

  许宁宁: RCEP对服务贸易和投资贸易,有许多便利化、自由化的条款和内容,对推动中国—东盟合作非常有利。随着协议正式实施,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合作,会在以往自贸协定框架的基础上,获得更多市场深度融合机会。特别是在相互投资方面,为企业提供更多自由化便利化的制度基础,这也是中国与东盟进一步深化供应链、提升坚韧度的重要基础。

2021年9月10日,中国—东盟商界领袖论坛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特别会议在广西南宁举行。图为论坛上举行以“RCEP引领未来增长”为主题的特别对话环节。<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陈冠言 摄
2021年9月10日,中国—东盟商界领袖论坛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特别会议在广西南宁举行。图为论坛上举行以“RCEP引领未来增长”为主题的特别对话环节。中新社记者 陈冠言 摄

  RCEP的实施将有利于中国与东盟的行业对接和产业合作,双方有望实现以开发优势互补、产业升级为导向的积极对接。有此助力,中国和东盟商协会的灵活性、代表性将得到充分发挥,双方的产业合作将推向全新高度。

  RCEP实施后,中国和东盟以自由贸易协定(FTA)政策支持双方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互联互通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创新发展、可持续性发展、融合发展,应对挑战、开创未来,并促进疫后经济快速复苏。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的广西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正在组装电动车。近年来,贵港市积极拓展东盟市场,规划建设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黄艳梅 摄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的广西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正在组装电动车。近年来,贵港市积极拓展东盟市场,规划建设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中新社记者 黄艳梅 摄

  中新社记者:RCEP实施会否加强东盟在亚太经济合作中的中心地位?

  许宁宁:东盟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建立的5个“10+1”FTA,体现了东盟的中心地位。8年前,东盟发起RCEP谈判,经过15方成员的共同努力,最终顺利在今年1月1日生效。RCEP由东盟发起主导,体现其在地区合作中的引领作用,也增强了东盟的国际地位。在RCEP建设方面,中国与东盟密切合作,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2020年11月15日RCEP正式签署后,中国和东盟各国领导人曾在多个场合谈到期望该协议早日成效。

  东盟发展的成功经验之一,是“自由贸易+多边合作”。

  东盟是东亚地区最先实施自贸区的地区,FTA政策促进东盟团结稳定、经济增长。每次遇到危机,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新冠疫情等,东盟都把进一步推进FTA和经济一体化作为应对危机的重要举措。

2019年8月30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广西南宁举行揭牌仪式。<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陈冠言 摄
2019年8月30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广西南宁举行揭牌仪式。中新社记者 陈冠言 摄

  尽管一些东盟国家担忧本国少数产业和行业被冲击,但东盟与有关国家签署多个FTA,一些域外大国(包括中国)投资东盟产业,由此开拓国际市场,有利于东盟整体产业升级。如印尼过去对FTA担忧最大,近些年中国企业从采矿、矿产品深度加工到产业园区建设,就是促进印尼产业升级的一个例子;再如越南与欧盟签署FTA,中国服装企业从一开始仅在越南进行成衣加工,到发展为配套企业陆续进入越南投资。在FTA的洗礼下,东盟已成为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2021年9月10日,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马来西亚咖啡受热捧。<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发 彭寰 摄
2021年9月10日,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马来西亚咖啡受热捧。中新社发 彭寰 摄

  中新社记者:RCEP的实施对世界经济有何影响?

  许宁宁:RCEP生效后,将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在世界经济增长亮点方面,没有其他任何区域合作比之给世界经济带来更多期待,因为它毕竟是一个由30%全球人口、30%全球贸易规模和30%全球GDP规模组成的世界最大的自贸区。

  RCEP生效实施必将推动中国与东盟合作走上更高的台阶。中国和东盟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和重要投资合作伙伴。该协议的生效实施,使东亚地区成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引擎,而构成这种引擎的动力,主要是中国和东盟。

2018年12月29日,中远海运“海南—东盟(新加坡)”班轮航线在海南洋浦港首航开行。<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骆云飞 摄
2018年12月29日,中远海运“海南—东盟(新加坡)”班轮航线在海南洋浦港首航开行。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RCEP不仅加快区域各国之间的经贸合作,也有利于吸引域外企业在成员国投资。同时,协议的实施将推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入新发展阶段,成员国将以相互开放市场激活区域发展潜力,促进区域经济复苏增长,共同应对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此外,该协定也体现了签约国共同推进自由贸易和多边合作、为全球经济贡献力量的决心。东亚经济将继续在全球经济增长中发挥引领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RCEP实施后,成员国融合发展将有益于地区稳定、相互关系的改善和发展。

  当前,尽管个别成员国同中国的关系遇到一些问题,但RCEP本质上是个自由贸易协定,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各国在遵循经济规律基础上达成。在实施过程中,希望尽快改善双边关系,增加睦邻友好,共同推动RCEP建设,达到它的预期目的,使之能实实在在地为各国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2021年12月3日,连接中国昆明和老挝首都万象、全线采用中国标准的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图为身着民族服饰的列车员为旅客带来特色节目。<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刘冉阳 摄
2021年12月3日,连接中国昆明和老挝首都万象、全线采用中国标准的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图为身着民族服饰的列车员为旅客带来特色节目。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中新社记者:中国和东盟之间已有RCEP,为何还要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

  许宁宁:在前不久举行的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中方领导人提出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全面启动,并在2019年推出升级的2.0版,零关税已覆盖双方90%以上的税目产品。此次启动建设的3.0版,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将大幅提升。

  RCEP生效后,中国和东盟推动自贸区3.0版建设,目的是通过“10+1”FTA的升级,进一步为今后的建设奠定更好基础和有利条件。毕竟15个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市场成熟程度、产业特点、开放程度都不一样,要进一步完善协定,特别需要“10+1”FTA进一步升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的建设,将为其余4个“10+1”FTA升级提供范本和先行先试的借鉴。

2021年4月24日,中国—东盟经贸中心在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揭牌运营,将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拓展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新空间。<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林浩 摄
2021年4月24日,中国—东盟经贸中心在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揭牌运营,将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拓展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新空间。中新社记者 林浩 摄

  与RCEP相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的双方市场开放度将更高,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将得到更大提升。而中国和东盟之间,已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版谈判的经验,3.0版建设谈判将较容易完成。

  RCEP建设将会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的谈判,只有其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程度比RCEP更高,它才有存在的意义。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的建设,也将推动RCEP建设,使其更加完善。(完)

  受访者简介:

  许宁宁,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中国—东盟首席商务专家、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主席,中国外交部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亚太中心执行主任。中国外交学院、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客座教授。198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经济学系,1992年在新加坡东南亚研究院做访问学者。1991年至今,专门从事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促进工作。出版《“一带一路”:中国—东盟经贸合作进行时》《中国—东盟:共建海上丝绸之路》《许宁宁:中国—东盟“零关税”日记》等22本经济学著作。

【编辑:于晓】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