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2022中国经济如何破局?这场云峰会,干货满满!

2022中国经济如何破局?这场云峰会,干货满满!

2021年12月30日 18:02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新财经12月30日电(记者 李金磊)12月30日,中新财经2021年会·线上云峰会举行,云峰会设置了三场云对话、七场专题演讲。地方政府官员、知名经济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围绕相关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分享、交流和思想碰撞。

  在云对话环节,参会嘉宾分别聚焦“金融业守正创新”“首席看经济”“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话题,分享了看法。

  金融业如何守正创新?

  在“稳”字当头的要求下,金融业如何去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表示,金融机构要想服务好小微企业,又要平衡好风险,最核心的一点是要发现小微企业真正的价值,在创造价值过程中,风险能得到补偿甚至消除。

  “当前国内金融风险趋于收敛,总体可控。”南开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指出,目前需要注意4个金融风险,一是潜在的国际金融危机传染风险。二是房地产市场的风险。三是部分中小银行的风险。四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应对问题。

  金融业应该为稳住宏观的大局做出什么样的贡献?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指出,要看清中国经济增长的趋势和未来的发展大局,要做好地理上和产业上的布局,抓住双碳机会,布局好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热点行业。要避免把长期目标短期化,要审时度势。

  中国经济如何行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面对复杂的压力,中国该怎么做?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应从两个维度着手:一是短期要打好组合拳,二是要长期拿出杀手锏,促进全要素生产力持续的提升。中国经济的增长动能处在一个切换的过程中,能否持续稳健推进,需要上下一心、宏微结合。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指出,要破解当前面临三重压力,首先,信心预期是非常重要的。第二,要解决供应问题。第三,稳外需、扩内需是明年工作着力的基础点,在外需方面仍然还是需要通过一些稳外贸、稳外资的政策,使外需避免过度回弱,同时在内需方面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使内需发挥基础性作用,使明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中国银行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宗良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实际上向市场释放了一个非常明确而坚定的信号,就是要把经济放在一个中心地位,努力要让市场发挥决定作用,政府在里面发挥较好作用,两者之间搭配起来。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表示,三大压力的核心还是需求收缩,明年需求收缩可能比较突出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房地产风险持续暴露,可能会引发房地产投资持续的回落。二是出口的回落。建议保持一个必要的扩张的力度和边际的宽松来支持实体经济。

  大湾区如何高质量发展?

  对于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建议,首先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创新要成为第一动力,人才要成为第一资源,发展要成为第一要义;二是缩小粤东、粤西、粤北与珠三角的差距;三是处理好绿色发展,近邻经济、近邻产业、近邻能源和近邻社会如何构建。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也指出,要重视“三新”建设,即新交通、新科技、新口岸。通过制度性开放,使得规则、标准相互之间实现转换,集聚各类要素和资源,以发挥大湾区的枢纽作用。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陈广汉认为,应重点发挥大湾区核心城市在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构筑一种创新型的协同体制。

  南开大学台港澳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晓兵指出,在国家发展的大局下,港澳两个特区与整个国家的发展战略要进行深度的对接。上海社会科学院港澳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倪外表示,要重视创新的策源地建设,围绕大湾区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等的建设以及共建共享机制,来提升整个基础研发和关键技术的突破。

  此外,线上云峰会专题演讲环节分别聚焦“区域协调发展”“金融赋能与乡村振兴”“疫苗研发与健康中国”“数字经济创新与发展”“数字化的新阶段”“汽车产业新路径”“科技助力全民健康保障”等话题。

  浙江省发改委党组成员、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周华富,浙江省财政厅党组成员、浙江省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章启诚,知名经济学者迟福林、李涵,国药集团中国生物首席科学家、副总裁张云涛,汇丰中国副行长兼首席客户官李峰,腾讯企业微信副总裁卢青伟等企业界人士分别发表了专题演讲。

  中新财经2021年会由中国新闻社主办,中国新闻网、中国新闻周刊、国是直通车、中新经纬承办,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为智库支持单位。(完)

【编辑:苏亦瑜】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