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走进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补短板固优势 金普新区探索创新驱动发展道路

【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走进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补短板固优势 金普新区探索创新驱动发展道路

2021年06月07日 16:50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新网北京6月7日电(记者 孙静波) 金普新区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那些成绩?金普新区科学技术局局长姜为日前指出,近年来,金普新区坚持高站位、高标准审视定位和发展方向,在东北发展大局中谋划科技创新工作,全力补短板、固优势,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探索了一条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已经成为东北地区科技创新最活跃、研发投入最大、新技术新产品最多、高新技术企业比重最大的区域之一。

  日前,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走进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网络主题活动举行云座谈。

  “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姜为会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原始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金普新区拥有良好产业基础,依托产业基础筹备了一批重大探索类的基础研究项目:依托全国水下机器人大赛筹建全国首个水下机器人评测基地、联合大连理工大学组建大连市大数据产业发展研究院等等。这些科技基础设施将进一步支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培育更多0到1的原创成果,打造创新成果高地,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

  积极融入新经济布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新产品与实体经济加速跨界融合,不断催生智能经济、平台经济等新经济形态。“它的最大特征是产业跨界融合、企业爆发式成长等现象,此时,企业的成长路径是跃迁式发展。” 姜为说,金普新区走特色爆发路线,快速、精准、系统地布局新经济产业。目前,30余家“中”字头央企抢滩新区,1800个5G基站建成并投入使用,5G物联智慧灯杆项目开工,全国首个复杂车流环境城市主干道无人驾驶场景开通,“城市大脑”启动运行等等。

  “推动以需求为导向的科研投入。”姜为表示,原来,科研经费采用申报制,项目与重大技术创新需求脱节;现在,我们针对产业链“断链、弱链和短板”等的问题,组织创新主体围绕“四个面向”,实施“揭榜挂帅”新型科研组织模式,变学术驱动转为需求驱动,把需要攻关的科研项目张榜,谁有本事谁就揭榜。

  建设高质量科技创新载体。重点瞄准未来先导产业、高精尖技术方向,全面布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据悉,金普新区市级及以上研发机构达到244家,近三年每年净增20个左右;培育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国家级众创空间7家;获批国务院第三批双创示范基地、“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姜为指出,这些创新载体,可以说既是人才孵化器,也是科技成果孵化器,借此,新区已探索出内部创业孵化、产学研联动、战略投资赋能、资源开放共享等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模式,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互动创新和协同发展及成果转化应用能力不断增强。

  “完善科技企业培育发展梯度。”姜为介绍,建设“科小、雏鹰、高企、瞪羚、独角兽、平台化”梯度培育体系。实施“种苗”计划,搭建科技型中小企业数据库,以评选发布机制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涌现;持续实施高企倍增计划,推动一批拥有“专精特新”的“隐形冠军”诞生,着力培育一批拥有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研发投入强度大、市场竞争力强的高科技企业集群,高企现已达670家,占全省15%。

  打造全面协同的创新生态。推动政策、产业、人才、金融、管理等创新要素的协同创新、全面创新。出台自贸创新等6个“金十条”,加快构建“433+1”现代产业体系,谋划好中日生态示范城,做好“老”“原”“新”三篇文章,建设大连市技术交易中心,组建科技企业孵化器联盟、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实施金普工匠、金普学者等人才工程,实现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即来即办,推动电子保函、金融科技服务、统一公共支付三平台融合发展。姜为表示,新区将“坚持走创新路、吃技术饭”,通过推进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使各类创新要素形成良性互动和相互促进,加快科技成果更高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打造东北亚科技创新高地。(完)

【编辑:王诗尧】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