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年终经济观察:2021年中国旅游业或现三大变化

年终经济观察:2021年中国旅游业或现三大变化

2020年12月29日 10:05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12月29日电 题:2021年中国旅游业或现三大变化

  中新社记者 王庆凯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令社会流动近乎停滞,旅游业遭遇“冰封”时刻。下半年,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国旅游业逐步回暖,但出入境旅游依旧处于寒冬中。

  2021年中国旅游业向何处去?疫情防控常态下,旅游业如何发展?

资料图:佩戴口罩的游客在南京夫子庙花灯市场游览。<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泱波 摄
资料图:佩戴口罩的游客在南京夫子庙花灯市场游览。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搏一个“V”字

  纵观全球,旅游业是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行业之一。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国内游和出境游出现断崖式下滑。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国内游客约12亿人次,同比下降62%;而出境游客仅50万人次,同比跌幅达78%。

  以中国大型在线旅行服务公司携程为例,2020年初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携程累计退订数千万订单,涉及金额超310亿元(人民币,下同)。

  为了“挽救”携程,一向以理性、果断等形象示人的携程董事局主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梁建章放弃西装革履,亲自下场cosplay成各路角色,直播带货。这让网民一度感叹“梁建章悲壮、旅游业艰难”。

  在携程、去哪儿网等大型旅游服务平台勉强度日之际,已有很多中小型旅游企业倒在了行业的“寒冬”里,大量旅游业从业人员处于待业状态。

  好在中国用极短时间就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进入5月份,久违的人间烟火回归,更多民众选择出去走走,感受春暖花开。

10月7日,旅客走过北京火车站广场。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蒋启明 摄
10月7日,旅客走过北京火车站广场。 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目前,中国国内旅游已基本恢复到疫情暴发前水平。但限于国外疫情持续蔓延及国内疫情防控需要,中国出入境旅游复苏尚待时日。

  截至10月份,2020年中国国内航线旅客数量达到4800万人次,占到2019年同期客流量的98%。中国旅游研究院预计,2020年下半年旅游业收入将达到2.12万亿元,较上半年增长231%。中国旅游业在2020年走出一个“V”字型。

  梁建章向中新社记者表示,虽说出境业务受到很大影响,但是受疫情影响的一两年空缺,反而是国内旅游发展非常好的机遇。携程将深耕国内,心怀国际。“我们会做好准备,未来以更强势的姿态出现在国际旅行业舞台上。”

  新态势初显

  市场研究机构埃森哲针对全球旅游市场设定了“强劲复苏”“疫市共存”“市场低迷”“至暗时刻”四种发展情境。

  考虑到中国国内旅游市场回暖,埃森哲预计,中国旅游业不会出现“至暗时刻”。对国内旅游业而言,未来更可能呈现“强劲复苏”或“疫市共存”。但由于疫情在全球范围尚未得到控制,国际旅游市场波动仍会持续。

    11月19日,河北承德金山岭长城景区迎来2020年冬日首场降雪。初雪过后,漫山遍野都被雪覆上了一层白衣,静谧的金山岭,像极了水墨画。图片来源:ICphoto
    11月19日,河北承德金山岭长城景区迎来2020年冬日首场降雪。初雪过后,漫山遍野都被雪覆上了一层白衣,静谧的金山岭,像极了水墨画。图片来源:ICphoto

  “原本高频出境游人群,会找一些国外目的地的替代品,这当然就是中高端有特色的度假型目的地。”梁建章向中新社记者分析,目前看,国内旅行将比往年更加亮眼。旅客省下的很多出境游机票费用,都可以花在酒店上,也可以花在更高端的旅游服务上。因此,旅游企业应该深耕产品、小而美的内容、供应链和服务。

  后疫情时代,中国旅游业新态势已经初显,这种转变将对旅游市场和旅游公司产生深远影响。

  国内游将成为旅游行业主引擎。当前,中国民众消费信心已经回升。中国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着力拉动国内消费以推动未来经济增长。鉴于国外疫情仍在蔓延,未来国内游将在中国消费者支出中占据重要份额。

  “即兴游”转为“计划游”。出于疫情防控需要,当前很多国内旅游景点需要控制旅游人数,实行预约游览,这意味着“说走就走的旅行”越来越少。游客现在必须提前计划和预订,且需通过数字渠道完成。这在今年国庆假期已经显现。

  “自助游”和“免接触游”将走俏。后疫情时代,中国消费者对健康卫生更加重视。一项调查显示,近一半的中国游客在计划旅行时,将新冠疫情防控措施视为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和陌生人接触少的自助游、小团游、定制游将受到欢迎。(完)

【编辑:刘欢】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