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毛之地到塞上绿洲:“右玉精神”让生态底色更浓
(中国减贫故事)从不毛之地到塞上绿洲:“右玉精神”让生态底色更浓
中新社太原7月31日电 题:从不毛之地到塞上绿洲:“右玉精神”让生态底色更浓
作者 杨杰英 杨佩佩
当大巴车驶入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时,目之所及,皆是绿色。很难想象,70多年前的右玉,还是个“不毛之地”。
“荒山不长草,风吹石头跑。一刮风就黄沙漫天,什么都看不见,白天还得点煤油灯照亮。”今年64岁的李云生如此形容右玉从前恶劣的生态环境。
70多年来,20任县委书记带领右玉人接力种树,将“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成为新中国绿色生态发展的典型样板。“右玉精神”也让生态底色更浓。
作为诸多“造林先锋”中的一员,李云生见证了右玉荒漠变绿洲的生态奇迹。
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右玉,属晋西北高寒冷凉干旱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新中国成立之初,右玉县林木绿化率不足0.3%。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右玉县持续开展植树造林,如今全县已累计完成造林160多万亩,林木绿化率已达56%。
提及自己种树的故事,李云生告诉记者,受父母及历届右玉县委书记的影响,从小就梦想在家乡植树造林阻挡风沙,改变当时的生态环境。
10多年的时间里,李云生陆续投入了60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种下300多万株树,把原本是荒山的马头山变成了绿水青山。
“吃再多苦也要种树,这就是我们右玉人的精神,‘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看着昔日的荒山变成如今的绿坡,李云生难掩自豪。
“以前是十年九旱,植树造林之后,雨水多了。现在发展生态养殖业,每年能收入20多万元。马头山林地里的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多。”李云生说,它们的到来,代表着风沙远去,下一步要规划生态旅游。
赵守忠在右玉县南山森林公园当了37年的林业技术员,亲身经历了很多树种从无到有,环境从差到优。如今,右玉有46种不同树种,成活率达85%以上。
“林业技术员是个艰苦的工作,尤其是在右玉这个曾经的‘不毛之地’更难。”赵守忠说,通过自己的技术,让右玉发生改变,感到很满足,期待下一步能通过绿化产业建设带领当地民众致富。
右玉县退休干部王德功说:“右玉人现在照明用电、喝的是自来水,吃着盐煎羊肉、喝着纯粮烧酒,呼吸的是新鲜空气,幸福指数很高。”
从“哪里能栽哪里栽”,到“哪里有风哪里栽”,再到“哪里有空哪里栽”,直到“漫山遍野绿起来”。右玉的绿色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拥有75万只羊、40万亩小杂粮、4.2万亩多样化种植和20多家绿色农业龙头企业的绿色产业体系。
好生态也成了当地百姓的“金饭碗”。2017年,右玉成立山西首家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着力构建以生态文化旅游业为核心的绿色产业体系。2019年,右玉县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达388.3万人次,实现收入35.6亿元,连续3年实现旅游收入年均30%以上增长。
右玉,这个曾经的“不毛之地”,走出了一条生态脆弱地区通过绿色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的路子。近年来,围绕生态发展,右玉不断推动经济发展。如今,来到右玉,抬眼便是绿色。绿色是右玉人改天换地的历史印证,亦是右玉人迎客的国际语言。(完)
经济新闻精选:
- 2024年12月27日 12:56:52
- 2024年12月27日 11:51:32
- 2024年12月27日 11:26:45
- 2024年12月27日 10:50:36
- 2024年12月27日 10:48:50
- 2024年12月27日 10:48:18
- 2024年12月27日 10:44:28
- 2024年12月27日 10:22:05
- 2024年12月27日 08:19:35
- 2024年12月27日 07:5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