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探访武汉第一高楼:中国超高层建筑背后的科技力量

2019年05月21日 15: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探访武汉第一高楼:中国超高层建筑背后的科技力量
    正在建设中的武汉绿地中心(资料图) 绿地集团华中事业部供图 摄

  中新网武汉5月21日电 (记者 张芹 徐金波)近年来,在中国各地一座座摩天高楼拔地而起,中国建筑企业何以屡屡刷新城市天际线?

  带着这样的疑问,来自德国、法国、马来西亚等13个国家的22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21日走进武汉第一高楼——武汉绿地中心。当日,受邀参加2019年“海外华文媒体行走武汉”的华文媒体代表,搭乘电梯抵达武汉绿地中心第78层,远眺武汉三镇。

相关负责人介绍“空中造楼机” 张畅 摄
相关负责人介绍“空中造楼机” 张畅 摄

  位于武汉市武昌滨江商务区的绿地中心由总部设在武汉的中建三局承建。该项目于2010年破土动工;2014年8月,经3年的“地下孕育”后“破土而出”,2019年1月封顶。目前,正在进行幕墙、机电、装修工程施工。

  “这栋高楼的建设离不开‘空中造楼机’这一‘大国重器’。”中建三局武汉绿地中心项目执行总经理李江华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经历了多次升级,从传统的搭设脚手架到滑模,再到爬模、提模,施工机械化、标准化、高效化程度不断提高。然而,随着超高层建筑越来越高、结构越来越复杂,如何在保证质量与安全的情况下提高施工速度,成为业界亟待破解难题。中建三局自主研发、全球首创的“空中造楼机”,成为致胜超高层建筑市场的“杀手锏”。

海外华文媒体采访武汉绿地中心项目施工方负责人 张畅 摄
海外华文媒体采访武汉绿地中心项目施工方负责人 张畅 摄

  何为“空中造楼机”?李江华解释,“空中造楼机”全称自带塔机微凸支点智能顶升模架系统,可以理解为一座移动式的造楼工厂。它主要由钢框架系统、支撑与顶升系统、模板系统、挂架系统及附属设施系统以及一台动臂塔吊组成,类似一个“钢罩”布置在核心筒上部,支撑在核心筒外围墙体上。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与武汉绿地中心项目施工方座谈 张畅 摄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与武汉绿地中心项目施工方座谈 张畅 摄

  整个顶模体系重约2000吨,顶升系统支撑在核心筒剪力墙上,共设置12个支撑点,由6个350吨和6个300吨油缸组成,最大总顶升力约4000吨。顶模的使用实现了施工电梯直达平台,卸料平台、混凝土布料机、临建设施、物料堆场等与模架融合,让工人在高空施工如履平地同时可缩短20%的工期,达到4天一个结构层的施工速度。

  据介绍,“空中造楼机”不仅运用于武汉绿地中心,北京的“中国尊”、天津的117大厦、沈阳的宝能环球金融中心等超高层建筑,都在“空中造楼机”助推下挑战新高度。

  “高层建筑的不断涌现,也折射出地方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是综合实力的体现。”听完该项目建设总体情况介绍后,菲律宾华商纵横传媒社长黄栋星表示,如果不是亲眼看到,很难想象中国建筑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力量已经如此发达,感到由衷佩服。(完)

【编辑:姜贞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