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扩大对外开放 助推中欧合作交流
持续扩大对外开放 助推中欧合作交流
2018中国(广东)—欧洲投资合作交流会暨德国企业走进广东推介会在深圳举办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重要特征的智能制造,不断催生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给制造业带来了深刻变革,已成为重塑制造业新格局的重要动力。近年来,中欧双方共同关注、把握智能制造的发展机遇,交流合作日益紧密,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广东与欧洲国家的务实交流与合作,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欧盟商会、德国工商大会联合主办,深圳市人民政府、广东省商务厅、广东省贸促会承办的“2018中国(广东)—欧洲投资合作交流会暨德国企业走进广东推介会”,于11月6日至7日在深圳举办。
交流会聚焦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中国制造2025与欧洲工业4.0对接,安排了主题大会和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绿色环保、粤欧企业对接等4个专题研讨会及高层对话会等9项活动,会议还组织了与会欧洲企业代表赴广东深圳、东莞、中山等有关地市和园区进行实地投资考察和对接交流。来自英国、法国、德国等13个欧洲国家、900多位嘉宾参会。
规划引领 营造一流国际营商环境
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改革开放后从一个农业省发展成为全国前列的经济大省,取得了历史性发展成就。作为我国外贸出口大省,广东省已成为欧洲在中国大陆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其中,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经济特区,是在广东成长出的创新型国际化城市。
近年来,深圳外贸得以稳步前行,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离不开深圳开放的现代产业体系,离不开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的创新内核。目前,深圳正积极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水平开放新格局,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限制,支持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深圳创业发展。
2018年年初,深圳印发《关于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若干措施》,努力营造服务效率高、管理规范、市场具有活力的一流营商环境。2018年9月8日,深圳营商环境再添“新样本”。深圳湾创新广场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开放。
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自2013年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以来,深圳商事登记门槛大幅降低,市场活力、创新活力充分迸发。
协同发展 加快建设全球创新之都
良好的营商环境、开放包容的城市性格,为深圳带来全球各地源源不断的创新要素。近年来,深圳不断加快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步伐,充分利用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的独特优势,着力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创新发展。
从5G技术、超材料、基因测序、3D显示,到石墨烯太赫兹芯片、柔性显示、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领域,深圳正从应用技术创新向基础技术、核心技术、前沿技术创新转变,从跟随模仿式创新向源头创新、引领式创新跃升。
在深圳,有一组引以为傲的数据:90%的创新型企业为本土企业、90%的研发人员在企业、90%的研发投入源自企业、90%的专利产生于企业、90%的研发机构建在企业、90%的重大科技项目由龙头企业承担。
知识产权是区域创新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是深圳实现“创新之都”的护航手。近年来,深圳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若干规定,成立了知识产权法庭,推行行政、民事、刑事“三审合一”,从立法、执法等方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强力保护创新成果。
如今,深圳产业结构已呈现出经济增量以新兴产业为主、规模以上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第三产业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三个为主”的鲜明特点。
对外开放 搭建中欧合作交流桥梁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对外开放是深圳经济得以快速崛起的要素之一。近年来,深圳与欧洲经贸往来和经济合作日趋紧密,多领域交流合作正不断向前迈进。当前,深圳牢牢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继续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致力于打造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2017年5月,深圳中欧班列开通,将有效整合珠三角以及东盟等地区货运资源,利用深圳港口及铁路优势,再分拨到其他省市与区域,从而进一步强化深圳转口贸易中心地位,将深圳打造为海陆空铁多式联动的亚洲货运转运中心,促进珠三角地区外贸稳增长。
如今,随着中外交流与合作的日益紧密,深圳的“鹏友圈”也日益壮大。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拥有前沿的科研力量和先进的技术、理念。自20世纪中叶,“德国制造”享誉全球,已成为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德国的发展经验值得深圳深入学习和借鉴。德国拥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深圳也有数量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巨大的市场。
近年来,深圳大力推动对德合作助推产业升级,不仅设立了驻德国办事处,加入了中德工业城市联盟,并建成了中德(欧)产业合作示范园等。本次交流会中,中德双方表示将深化在中小企业服务、科技创新、环保产业、智慧城市、职业教育等多领域的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发展。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