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商务:打通“政府+企业+个人”让大数据更加普惠
中新网8月9日电 从2009年“大数据”概念开始成为热点话题,到2013年成为热门研究课题,直到今年有机构喊出“数据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对于数据的重要性逐渐凸显,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靖文对此表示,五年之内,大数据服务将成为一种普惠服务。
据了解,银联商务作为亚太地区最大的线下收单机构,拥有多年积累的商户和持卡人档案信息,以及持卡人自身的交易数据。截止2017年7月底,银联商务在全国拥有670万商户、880万POS终端、18亿张银行卡10年消费数据以及各行业消费场景数据(公共缴费、餐饮、停车等)。
打破“信息孤岛”提供应用场景,让金融企业受惠
在企业数据方面,银联商务以海量的银行卡、POS机消费数据为基础,运用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通过分析小微客户历史信用和经营情况,结合借贷违约企业与及时还款企业在过往信用记录和行为特征上的差异,建立了数据模型和“银杏分”商户信用评级体系,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估,解决了包括公司自身金融业务、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其他金融机构在信贷业务场景中的客户准入门槛、授信额度及贷款利率问题,运用于金融企业的风控体系构建和信用评估,有效减少不良贷款发生率,降低银企间信息不对称程度以及商业银行小贷微贷的业务风险。目前,银联商务已为近80万商户成功了超过4000亿的应急资金贷款,极大地帮助小微商户解决了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周转的需求。
在个人数据方面,规模较大的银行、券商、保险公司虽然开始引入客户外部行为数据和金融数据,用于丰富用户画像,但是具体如何应用各类数据,如何衡量数据价值,如何寻找数据应用场景,仍在探索之中。对此,银联商务可为金融企业提供各类数据应用场景,例如休眠客户唤醒、分期客户寻找、高净值客户挖掘、流失客户挽留、关联产品推荐等。
张靖文表示,虽然银联商务拥有庞大的支付消费分级信息数据,但面对“大数据”时代,依然要坚持打破“信息孤岛”让数据串联起来。此前,银联商务同一家电子发票企业合作,将支付和发票两大孤岛完美地融为一体,通过“支付+开票”的应用场景,拓展更为广泛的增值服务。
不受限于金融行业,让大数据为“政府+企业+个人”服务
银联商务让数据不受限于金融行业,张靖文解释,针对政府机构推出了独特的实名验证解决方案。当市民通过手机或网站办理政务服务时,通过接入银联商务“银杏认证”平台,进行银行卡实名验证、运营商实名验证、人脸识别验证等方式的网络端实名验证,帮助政府机构建立完善统一的认证体系,进一步加强全国一体化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目前该服务已落地全国16个省市。
据媒体报道,银联商务作为上海市“一平台两体系”建设方之一,将发挥其大数据方面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助推“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截至6月末,面向市民一站式“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已上线个税申报、出入境网上办事、医保账户险、三金查询、机动车驾驶员信息等56项新应用。
另外,银联商务基于自身大数据服务,积极推进国家智慧旅游的全面实施,深化旅游产业与大数据产业的深度融合,构建“旅游+消费大数据”新生态圈。目前,银联商务大数据智慧旅游平台已上线厦门旅游局、江苏省旅发委、三亚市旅游局、四川旅游局等14家省市旅游相关管理单位,得到了市场和客户的广泛认可。
而在服务民生方面,银联商务的第一批450台“全民付”智能终端在济南七里堡批发市场落地,“全民付”智能终端上的“支付+”解决方案,交易数据及打印出的小票可以精准记录市场里售出的每一批肉菜食品的去向,将肉菜食品追溯落到实处,不仅保障老百姓的“入口”安全,更为智慧菜场建设开辟了新思路。
未来,银联商务将采用云计算方式建设数据开放平台,搭建银联商务“银杏实验室”平台环境,使用虚拟化技术、分布式计算等,扩大资源共享的范围,按照系统独立部署、资源按需扩充、数据安全可控、用户独立访问的设计要求,使数据需求方能随时、随地访问所需的分布在各数据中心的物理资源或虚拟资源进行数据分析和建模,在数据安全合法合规前提下,实现资源灵活配置和任务调度管理,最大限度地使用资源,提高数据共享的效率和信息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