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京津冀一体化暗挺石家庄房价 投资客遭违规项目停工困境

2015年02月27日 10:18 来源:证券日报  参与互动()

  原标题:京津冀一体化暗挺石家庄房价 投资客遭违规项目停工困境

  乘高铁从北京到石家庄仅需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距离首都如此之近,但这个城市却一直很落寞。深陷雾霾围城的压力,传统产业也面临转型的阵痛,经济发展遇阻,这也让石家庄的房地产市场一直都不温不火。

  《证券日报》记者春节期间调查石家庄的房地产市场发现,从去年开始,石家庄正在开展房地产专项整治工作,且力度还在进一步加大,很多中小型房地产公司的违规项目被暂停施工,不少投资客也被卷入其中。

  与此同时,尽管整体房地产市场仍处于低迷期,但随着京津冀一体化不断提速,石家庄的房价在一定程度上还算坚挺。

  记者采访的多位石家庄人士都表示,石家庄的房价并不高,没有太多下降的空间。随着石家庄行政区划调整,2015年石家庄房地产市场仍有不少机会。

  投资客遭遇困境

  违规房地产项目多停工

  曾经在石家庄投资房地产而尝到甜头的王先生,最近遇到了点麻烦。

  2014年初,王先生在石家庄东二环外的经济开发区买了两套期房用来投资,但近期,正在建设中的房子因为五证不全停工,王先生为此担心不已。

  值得注意的是,在石家庄,几乎所有的房地产开发商采用的均是“先上车后补票”的开发模式,这也成为多年来石家庄乃至河北省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潜规则”。

  2014年11月份,石家庄市房管局网站发布《关于对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情况进行检查的通知》,严查时间为11月15日至12月5日。本次严查,先后曝光了14个违规房地产项目,为历次最多。此外,严查还涉及了“新三区”楼盘,严查规模也为历次最大。

  今年1月13日,石家庄市政府再次决定,从现在开始,利用半年时间,在全市集中开展城乡建设和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彻底清理整治房地产开发建设违法行为,并规定在 2015年8月31日前完成清理。

  从目前来看,石家庄房地产整治工作还在继续。

  在石家庄从事多年房地产工作的黄先生告诉《证券日报》记者,2014年的房地产市场不景气,与全市开展房地产专项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有关。没有开工证的,手续不全的房地产项目有超过一半停工了,也有盖了一半拆掉的。

  “中小型房地产公司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更是成为违规集中地,很多公司已经破产倒闭。”黄先生表示,目前的石家庄房地产市场并不适合投资。

  京津冀一体化加速

  暗挺石家庄房价

  尽管石家庄距离北京仅有一个多小时的高铁车程,但北京房价翻了几番,石家庄的房价却一直不温不火。

  去年以来,虽然京津冀一体化的声音不断加强,但由于整体房地产市场低迷,石家庄的房价没有大幅上涨。

  叶小亮去年5月份在西二环以7000元/平方米的价格买了一套商品房,现在已经涨到7500元/平方米。据他观察,房价并没有降,只是涨的慢了。

  此外,高女士前不久逾5000元/平方米购入的一套公寓,目前只剩下朝向不好的户型,且均价也上涨超过了6000元/平方米。

  在高女士看来,石家庄房价本来就不高,几乎没有下跌空间,“河北省内部分县城的房价都得5000元/平方米了”。

  数据显示,2014年石家庄市商品房成交面积为67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1%。从《证券日报》记者的调查来看,石家庄刚需购房量仍在增加。

  “石家庄刚需较多,房价总体上没有下降。再加上京津冀一体化不断有新进展,对房价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黄先生表示,石家庄二环以内的均价在8500元/平方米左右,与其它省会城市相比,这个价格不高。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9月份,国务院批复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石家庄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请示,同意撤销石家庄市桥东区;撤销县级藁城市、县级鹿泉市和栾城县,同时分别设立石家庄市藁城区、鹿泉区和栾城区。

  业内人士表示,此举将利好石家庄的房地产市场。行政区划的调整扩大了省会的版图,有利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两者的相辅相成可推动石家庄楼市的可持续发展。

【编辑:曾会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