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元网络红包被陌生人领走 运营商“二次放号”惹的祸?
专家建议 给朋友转账时应先确认对方身份
春节期间的电子红包满天飞,一些用户却阴差阳错地把红包发给了陌生人。第三方支付平台人士回应说,这是运营商“二次放号”产生的问题。
专家建议,给朋友转账时应该首先确认对方身份,单凭一个手机号码就转账有较大风险。用户更换手机号码后,也要将各种账号捆绑的原手机号一一解绑。
红包发对账号领错人
上海白领尚小姐大年三十晚上给朋友居某发了个支付宝1000元的定向红包,发送成功后,支付宝弹出的“账单详情”上,显示的接收人也是朋友居某的名字。
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尚小姐随后在“红包详情”里一查,红包被一个叫“王刚”的人领取了。
她又试着给朋友居某发了个1元的红包。难以置信的是,同样的“帽子戏法”再度上演。尚小姐只得给朋友居某打了个电话,居某称自己从来不认识什么“王刚”!居某还表示,该手机号码的确是她去年2月通过联通营业厅实名购买的,但从来没有绑定过支付宝;她本人的支付宝账户是更早以前,通过邮箱绑定的。
尚小姐认为,这显然是一个漏洞,应该在用户确认转账前,就显示该号码绑定支付宝的真实户名。
原因:
“二次放号”致户名失真
记者验证发现,朋友中的支付宝账户既有手机号也有邮箱号存在,有人还有两个手机号码,如果不核实对方真实账号,有可能发错。
记者昨日也联系了支付宝公司,该公司人士说,这种问题确实存在,是运营商二次放号的老问题,客户换号后,第三方支付平台无法及时获取真实身份资料。也就是说,居某用这个手机之前就有其他客户(王刚)用该手机号,并注册了一个支付宝账户,后来该手机他不用了,运营商就把手机号回收了,卖给了居某,但这个支付宝账户依然是之前那个客户(王刚)的。
记者也从运营商处了解到,现在手机号码已成为各种账号的“身份证明”。但手机号码也存在一个问题:部分号码会被重复利用,存在多次更换机主的可能。一般来说,手机号码被弃用后一般都有3~6个月的冷冻期,之后再拿出来重新放号,以方便用户清除捆绑信息。
防范
转账前要核实 换号后要解绑
有支付专家建议,对于发红包者尚小姐来说,给朋友转账时应该首先确认对方身份。
记者还了解到,现在运营商二次放号引起的资金被盗或红包误发问题,可以向平台申请要求全额补偿。
支付宝公司人士表示,正在进行产品改进,预计不久后,手机号码将加上实名校验。记者也看到,如果用户直接向某手机号转账,支付宝系统则要求输入对方实名。
当前,各种账户都捆绑了手机,一些人换号后也往往忘记解绑原手机号。有专家建议,任何与该手机捆绑的业务或账号都要解绑。不止是支付宝账号,微信、微博、邮箱等等各种账号都要解绑。
链接
短信拜年不吃香 除夕发送量降25%
工信部公布了放假期间的通信业运营数据。在新型互联网拜年方式影响下,传统的短彩信和电话拜年方式继续减少。
春节7天内,全国移动短信发送量累计达到203.9亿。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时长累计完成768.6亿分钟。除夕短信发送量828687万条,同比下降25%,移动数据流量725.5万G,同比增长69.5%,是春节期间的高峰时段。
微信和支付宝官方数据显示,除夕当天,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10.1亿次,是2014年的200倍;支付宝红包收发总金额达40亿元。央视春晚送红包互动中,微信摇一摇次数72亿次,峰值8.1亿次/分钟,送微信红包1.2亿个。
手机用户从除夕到初六消费了4937.6万G移动互联网流量,每用户平均每天使用54.8M,比平日流量高出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