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证实打破食盐专卖制度 千年盐业专卖将成历史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制度实施了两千多年,那就是由官府垄断经营食盐买卖,叫做食盐专卖。这个制度最早是由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提出来的,到了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也实行盐铁专卖。从那个时候开始,食盐专营就成为中国历代沿袭的制度,直到今天,终于要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了。
工信部昨天确认,有关部门正加紧研究制定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总方向是取消食盐专营,让涉盐企业真正实现自主经营、公平竞争。盐业改革会怎么改?盐业专营的主体对这件事又怎们看?《天下公司》联系采访中国盐业总公司,但对方却不愿表态:
盐业总公司:这个也不是我们管的,我们也是下面的人,具体的东西我们不清楚。要是需要采访,你发个采访函,回头我给领导递上去。
记者:行,您给我个邮箱,我给您发采访函过去。
盐业总公司:回头我们再聊好吧!现在有点急事。
为什么食盐专卖制度在中国会持续这么长时间,现在为什么又改变呢?这一切还要从头说起。因为食盐是人类生活必需品,而在古代,食盐又相对稀缺,因此专卖制度成为政府控制财源的绝佳方式。西汉汉武帝时期,正是食盐专卖,解决了和匈奴的长期战争,政府财政紧张的问题。因此,这种制度也曾经在世界各地都十分盛行,例如:古罗马、古印度。
为了实施食盐专卖,古代往往会颁布极为严格的盐法,比如中国五代时期,贩私盐一斤一两就可以判死刑。因此,许多私盐贩子往往也都是亡命之徒,例如唐代末期从横天下的流寇——黄巢、王仙芝就都是私盐贩子。
新中国建立之后,为了平衡盐价和保证加碘质量,国家仍然实行盐业专卖,不过,食盐专卖对于国家的财政否认意义已经越来越小。1950年,盐税在占国家税收的比重为5.4%,到了2006年,这个比例已经降到0.04%。
如今,中国盐业总公司因此掌握着全国食盐年度生产计划,食盐定点生产盐矿每年生产多少食盐、调配到哪些省份,都需要中盐的指令。中盐从盐矿购买食盐,然后再销售给地方盐业公司,经过这一次转手,食盐的价格就从出厂的每吨500元变成到消费者手里的每吨3000元。
除了暴利惊人,不久前发生的跨区买盐事件,还让大家发现盐业专卖制度还有如此霸道的规矩,改革盐业专卖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国盐业总公司副总经理王岩说,为了保证老百姓食品安全,有必要继续保留食盐专卖。
王岩:有的人说,我们是行业垄断,我觉得这话总说法不妥。在我们每个地每个县、每个乡镇,我们都发现有私盐在冲击市场,这是不争的事实。为了保证盐的质量,每个地方都出台了食盐的法规,是为了保证老百姓的食品安全。
但是,原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陈卫国说,盐业专卖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
陈国卫:我们国家历史上就实行食盐专营,是为了公布国家机器,保证国家税收,采取的一种措施。上个世纪90年代搞的食盐专营,是因为我们国家向世界卫生组织做出承诺,要消除碘缺乏病,所以国务院做出了一个食盐专营办法,食盐专营的问题在于,它用计划的手段来管一个商品,因此非常不适应全国的形势。
陈卫国还认为,盐业改革要尽快进行,越快越好:
陈国卫:盐业改革肯定需要,当然取消盐业专营可能需要时间,但在我们来开,这个改革进行的越快越好。
如果盐业专卖制度一定要改革,那么又该怎么改呢?有人提出,应该把全国的盐业公司进行重组,形成几家大的集团,由这些国有控股的大型集团互相竞争。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风田建议,盐业改革可以向电信业取经,在全国分几个大区,把中盐总公司下属的公司彻底独立出来;下一步是逐步允许食盐生产厂家等企业进入流通领域,形成竞争。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再进行全面开放。
另外,食盐作为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在市场放开之后,如何加强市场监管?食盐的质量和安全又如何保障呢?对此国家发改委的陈伟表示,这个问题并不需要特别担心:
陈伟:整个行业内的大企业、骨干企业也形成了,然后我们的监管体系建设,包括法制建设也在加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