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面对欧盟“最严农药残留检测” 浙江出口茶企早有准备

2014年08月28日 13:42 来源:今日早报 参与互动(0)

  8月25日起, 欧盟正式提高对中国茶叶的农药残留(以下简称“农残”)检测标准。

  面对被省外同行称为“欧盟最严农药残留检测”的新指令,不少浙江出口茶企却表现淡定,且颇有底气。

  “影响不是很大。”浙江新洲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老总石利华昨天告诉记者,“今年出口量保持平稳,没受什么影响”。

  底气足的并非只有石利华。“不会有太大影响。”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浙江出口欧洲的茶叶数量不太多。“再说这些年出口欧盟的大多是有机茶认证的产品,这些茶叶的农残本来就很少,也不会超过新标准。”

  黑名单上的农药,浙江茶园用得不多

  作为中国绿茶最大的消费市场,欧盟于8月25日起正式实施“EU87/2014指令”,提高对中国产茶叶的“农残”检测标准。

  据介绍,新指令主要涉及4项农药残留指标,包括异丙隆、啶氧菌酯、嘧霉胺和啶虫脒,标准都比原来提高了一倍,含量从0.1ppm变成0.05ppm。此外,还对中国茶叶增加了唑虫酰胺残留的检测。

  其中,啶虫脒是中国茶叶的允许用药,且价格便宜,一般“块把钱一包”,媒体报道称在江苏等地一些茶叶产区广泛使用。

  那么,欧盟新指令中的受限农药,我省茶叶产区有没有在使用?使用范围如何?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肖强告诉记者,啶虫脒是我国允许在茶叶上使用的一种农药,对防治小绿叶蝉、蚜虫、介壳虫等害虫效果较好,“我省部分茶园目前在使用‘啶虫脒’,但使用范围有限。”

  肖强说,啶虫脒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对环境和一些有益生物造成影响。欧盟可能是因为这一原因,将其列入“黑名单”。

  而“黑名单”中提到的异丙隆、啶氧菌酯、嘧霉胺、唑虫酰胺等其他农药,是未登记使用的农药,“浙江省茶叶生产中本来就不允许使用”。

  肖强告诉记者,欧盟新出台的“农残”检测指令,对浙江茶企应该没有大的影响。“因为,作为茶叶出口大省的浙江,一直非常注意茶叶的安全问题。另外,一些浙江茶企也已具备了适应国际标准变化能力,能适时调整相应的生产管理措施。”

  浙江茶企从容应对欧盟新指令

  面对已启动的欧盟茶叶农残“新指令”,省外一些茶叶出口商忧心忡忡,然而,一些浙江茶企却显得淡定从容。

  昨天,浙江新洲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老总石利华,让手下打开电脑上的一个英文网址,输入一串英文词,跳出来欧盟新出台的“EU87/2014”指令。

  石利华笑嘻嘻地告诉记者,“多年来,我们一直保持在网上跟踪欧盟农残指令变化的习惯,并及早应对”。

  就拿本次的欧盟新指令来说,大约一年前,石利华等人就知道了这方面消息,并早早通知武义、淳安、桐庐等地供应欧洲出口茶叶的基地,不要使用“啶虫脒”。

  “及早应对”的并非这一家企业。早在去年年初,浙江嘉盛茶业有限公司老总吴建明,也已获悉欧盟农残新指令要“升标”的信息。

  获得消息后,“我们马上让安吉、德清、余杭、四川等地茶叶基地,全部停止使用‘啶虫脒’。” 吴建明告诉记者,由于及早应对,今年五六月份生产的茶叶,全部按照欧盟“农残新标”要求执行。

  尽管“出口不至于受到影响”,但是吴建明还是感受到一定的压力。

  由于“啶虫脒”在水稻、水果等其他农作物中有使用,他担心随风飘来的“啶虫脒”会污染茶叶。于是,嘉盛茶业投入人力、物力,采取了更严格的检测监控措施。

  这就带来了成本增加的压力。

  “我们的检测监控等成本要增加很多。”吴建明当场算了一笔账,出口到欧洲的干茶(指特种茶)目前大约30元一公斤,监控成本等摊算到茶叶上,每公斤成本要增加3毛-5毛左右,毛利比以前降低了大约10%-15%。

  对此,石利华等一些我省茶叶出口企业负责人也有怨言。“检测费用比较厉害!”

  至今,石利华已做了20多年欧洲茶叶出口生意,他向记者回忆——

  10多年前,欧盟的农残指标只有十来个,那时候,他家的农药残留检测方面的花费不到茶叶成本的1%。

  而现在,欧盟的茶叶农残检测指标已达几百个。“一般有200多个农残指标,最多时有400多个。农残指标(检测等成本)已经占(我们)茶叶成本约3%”。

  专家:企业要适应国际标准不断变化

  记者从省农业厅获悉,2013年输欧盟茶叶与2012年相比,同比增长11.1%,约为1万吨。

  虽然大部分受访的浙江茶企表现淡定从容,但也有个别茶企仍需打起精神。

  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今年中国输欧茶叶被欧盟通报已有18批,其中浙江有4批,均因“农残”超标而被通报,而2013年浙江辖区被欧盟通报的仅1个批次。

  肖强等专家建议,欧盟自2000年起实行新的茶叶农残限量标准以来,几乎每年都要加以修订。我省茶叶企业和相关部门,要尽快适应这种国际农残检测标准的不断变化,并适应这种游戏规则。

  专家建议浙江茶企抱团作战,通过茶叶协会或建立出口联盟等民间或官方机构,在国际茶叶贸易“交锋”中发出自己强有力的声音,从被动应对到主动,积极去调整,适应这种变化。   □本报记者 洪慧敏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