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在京城的前世今生
中新网北京7月30日电(记者 陈建)相对于欧洲悠久且注重传统的葡萄酒酿造历史而言,千年古都北京是“小字辈”。相对于南北美洲、澳洲甚至非洲产量丰沛、物美价廉的系列葡萄酒产品而言,北京并无成本或技术优势。但是,北京人偏偏有股“历经沧海难为水”的气质,无论做什么都不甘平庸,对葡萄酒也是如此。
仅有学术是万万不能的
全世界级别最高、参与国家最广、影响力最大的葡萄遗传与育种学术交流会议——世界葡萄大会7月29日-8月2日在北京召开。30日,会议东道主——北京市延庆县,联合近邻——河北省怀来县,推出庞大的“延怀河谷产区”计划:将整合两地近30万亩葡萄种植区,联合打造集聚150家高端酒庄的产业带。
也恰在这一天,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中外媒体集体采访2014世界葡萄大会。来自韩国汉城电视台、日本广播协会、加拿大七天文化传媒、香港文汇报、大公报、澳门日报、台湾TVBS电视台、台湾三立电视新闻台,以及新华社、中国日报、中新社、北京日报等约30家中外媒体的40多名记者参加采访活动。
一个专业领域的学术会议,能吸引普通大众的关注吗?延庆县常务副县长、县委宣传部长张素枝女士解释道:与往届大会不同,2014年世葡会突破了以往单一的学术会议形式,构建了世界葡萄博览园、葡萄酒博览会、产经论坛、延怀河谷产区共建等丰富内容,让学术大会更亲民。特别是葡萄酒博览会,有来自法国、意大利、南非、澳大利亚、智利、美国等22个国家的近300家国际酒庄、酒企参展。此外,中国十大知名产区近200家企业齐聚。可以说,产业参与度高于以往历届。
当张素枝站在世界葡萄博览园的标识前滔滔不绝地介绍时,英俊的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张劲林热心地站在她身旁,喜滋滋地手持移动扩音器助阵。
常驻北京的日本广播协会中国总局长伊藤良司问张素枝:博览园日均吸引多少游客?“现在是每天1万多。”张素枝回答,“不过,我们没有追求游客数量,而是注重人们在生态旅游景区中的参观感受”。
她补充道:世界葡萄博览园是本次大会留下的最重要的生态遗产。园区占地约3000亩,汇聚了1014个世界名优特新葡萄品种。“就算每天品尝一种葡萄,还得两三年呢!”
八达岭长城、龙庆峡是中外驰名的景区。去年到延庆旅游的有1800万人次。张素枝说,世界葡萄博览园集科普教育、农业休闲、酒庄文化功能为一体,为“种植农业”向“精致农业”、“休闲农业”变革奠定了基础,特别能吸引本地、家庭旅游者。
源于教堂酒坊的北京龙徽
延庆离北京市中心70多公里。北京虽有860多年建都史,但与葡萄酒的情缘起始于清末,具体而言就是阜成门马尾沟附近的法国天主教上义教堂,也即北京龙徽酿酒有限公司原址。如今那里是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在基督教中,红色的葡萄酒,代表耶稣为世人赎罪而流的鲜血。《圣经》中521次提及葡萄酒;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上说:“面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所以,人们常说,有教堂的地方,就有葡萄酒;有修士的地方,无需酿酒师。
清末,根据《辛丑条约》,清政府出银2万两,在马尾沟重修义和团运动中被毁的上义教堂。随教堂重建,祭祀用的葡萄酒需求也大了起来。
1910年,即清朝宣统二年,法国天主教会的修士们在上义教堂的地下室内设置酒窖,酿造出北京地区最早的干红、干白、白兰地,用于教会弥撒、祭祀和教徒饮酒,从此开启了清末民初京城酿造葡萄酒的历史。
查阅史料可以发现,上义酒坊最初年产量只有5-6吨,到20世纪20、30年代,已发展到34间厂房,地下、地上19个储酒池,栽培葡萄面积总计53亩,所种植葡萄都是法国引进的酿酒品种。
当初法国修士们从圣瓦伦丁购进的全套香槟生产装备,如今都珍藏在龙徽葡萄酒博物馆中。漫步北京市委党校的郁郁松柏林,仍能见到传教士的墓碑。
龙徽公司早期的葡萄园在北京,后来选在据北京80公里、紧邻延庆的河北怀来河谷盆地中。这一带,也正是今年世界葡萄大会上北京人津津乐道的北纬40度“延怀河谷产区”。
与会专业人士解释道:“葡萄酒是种出来的。”纵观世界几大著名葡萄酒产地,有一个共同特点:所处地理位置都是南北纬40度左右,如法国的波尔多、美国的纳帕河谷,以及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智利等。延庆、怀来刚好处于这条“黄金带”上。
在土壤方面,延怀河谷拥有燕山造山运动形成的矿物质丰富的土壤,葡萄的根系扎到很深的地下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增强葡萄汁中矿物质的含量,赋予葡萄各种香味。气候上,这里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上,受山地地形影响,光照充足,昼夜温差比较大,年均降雨量也适合葡萄生长。北京有市场资源,河北有种植空间,两者结合,各取所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