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农民年薪10万雇硕士养牛 称为提高牛繁殖率
昨天,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王月磊与鄞州两家牧场签了一份就业协议。王月磊也成为鄞州区第一个受聘于农民的硕士研究生。根据协议,他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两家牧场提高北沙牛的繁殖率,年薪10万元以上。
记者潘慧敏
两个“牛老板”被技术活难住了
今年50岁的姚文龙是鄞州瞻岐鹰山牛场老板,41岁的童华龙则是鄞州峥元牧场老板。他俩是鄞州地地道道的农民,小时候都是村里出了名的“放牛娃”。出于对牛的酷爱,三四年前两人“重操旧业”办起了肉牛养殖场。他们的牧场规模不大,常年存栏量分别为250头和150头,同时还承担了宁波地方品种黄牛-北沙牛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项目。
鄞州畜牧兽医站畜牧科相关负责人说,从“放牛娃”到“牛老板”,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专业技术。与耕牛相比,肉牛养殖的技术含量可不低。要做到母牛怀得上、生得出,犊牛养得活、长得快、不生病,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技术活,但这些恰恰是他们的“短腿”。
一个多月前,姚文龙和童华龙找到了鄞州畜牧兽医站,说起牧场进一步发展遇到的瓶颈。在兽医站工作人员的建议下,他们两家决定合资“买脑袋”,请个专业技术人员来帮忙,提高北沙牛的繁殖率。
合资“买脑袋”,请硕士来养牛
今年8月19日,在鄞州区畜牧兽医站牵头组织下,曾经的“放牛娃”姚文龙、董华龙和鄞州区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作为主考官,对来自华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硕士王月磊进行了笔试和面试。今年刚刚研究生毕业的王月磊,最终顺利过关,成为鄞州区第一个受聘于农民的硕士研究生。
协议签订前,王月磊已经在牧场上了几天班。现在,他每天上班8个小时,一周工作6天,每个牧场去3天,主要负责对北沙牛的配种等技术。
来自山东的王月磊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对这个专业非常感兴趣,在学校也是学这个专业。王月磊觉得,受聘于农民,这没什么。他说,“农村广阔天地,青年大有作为”,这里是他发挥专业特长的地方,可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以后,等自己有经验了,可能也会创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于王月磊来说,说不定这份工作能为他的职场发展打下一个好基础呢。
和王月磊一样,孔子年轻的时候也养过牛。《孟子》云,“(孔子)尝为乘田矣,曰牛羊茁壮长而已矣。”根据这一记载,孔子养牛养得很不错,能让牛羊茁壮成长。据钱穆考证,孔子养牛时二十一岁。后来,孔子的名气越来越大,就转行搞修齐治平的大事业去了,最高干到鲁国最高法院院长(司寇)的职务,还赢了个“大成至圣先师”的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