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2013年中国物价会飙升吗?专家称仍需警惕通胀

2013年04月09日 13:2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参与互动(0)

  增长会“失速”吗?物价会“飙升”吗?

  博鳌嘉宾“把脉”2013年中国经济走势

  经济增长会“失速”吗?物价会进一步“飙升”吗?新的增长动力如何释放?在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中国经济走势引发来自五大洲的博鳌嘉宾激烈辩论。分歧来自关切,共识彰显期待。

  经济增长会否放缓或“失速”?

  “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完成7.5%的目标没有问题,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预计将达7.9%,全年将达8.5%左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说,他看好今年中国经济的主因有两个,一是外需改善,二是政府投资规模上升。

  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制造业景气指数回升。今年前两个月,中国出口和投资增速均超过20%。一系列数据似乎显示中国经济复苏强劲。

  澳大利亚前副总理彼得认为,中国当下的经济增长率有所降低,但“我对中国的增长潜力有信心”,这对全球经济走出疲软非常重要。

  一些国际组织同样“唱多”中国经济。与会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3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达8.2%。世界银行的预测值则高达8.4%。

  与会嘉宾、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更乐观。他认为,“中国在未来20年还有维持8%增长的潜力。”潜力主要是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上的后发优势,以及基础设施软硬件的完善空间。

  但部分专家也表达“担忧”。“由于潜在经济增长在下降,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预计为‘保七’,达到8%非常困难。”G20与新兴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张其佐说。

  “在调结构背景下,完成7.5%的任务仍然比较艰巨。”部分与会嘉宾认为,除去外需市场下降等不利影响,经济增长还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等内部深层因素制约。

  针对中国增速之争,与会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认为,“一定程度的增长放缓是中国政府想要的结果。”在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后,质量已比高速更重要,适当降速更利于中国调整经济结构。

  物价会由“温和”转为“飙升”吗?

  2月份中国CPI创10个月以来新高,同比上涨3.2%。对全年物价走势,与会嘉宾的观点形成“交锋”,有的认为“可以完成3.5%的物价控制目标”,也有人担心“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今年整体物价将呈现前低后扬的温和上涨趋势,全年CPI将维持在3%左右,可能低于物价控制目标。”刘元春认为,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低位运行。

  在“不确定性因素”中,刘元春认为东北低温如果持续将影响夏粮丰收,下半年地方政府可能重现投资冲动,而作为CPI“风向标”的房价“迷雾重重”。

  与刘元春等专家不同,与会嘉宾、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认为,下半年随着新型城镇化推进和新的产业政策出台,加之财政和货币政策推动,不排除重现2008年经济刺激政策导致物价走高的情况。

  “中国经济发展已入转型期,劳动力、土地、资源环境等成本上升,对物价上升的长期推动不可轻视。”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今年的CPI很可能出现波动。

  “今年海南餐饮业的工资水平比去年上涨23%至25%,原材料成本上升25%。”海南省酒店与餐饮行业协会秘书长陈恒说。

  4月4日,日本央行决定推出新的货币宽松措施,刺激长期低迷的经济。美国和日本相继启动“印钞机”,与会嘉宾对中国的“输入性通胀”有着强烈担忧。

  “随着热钱涌入带来的风险,初级产品价格上涨,管理输入性通胀压力的问题将逐渐凸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主任隆国强说。

  与会嘉宾认为,今年仍应对通胀保持警惕,保持相对低位的CPI将为经济结构调整、疏导价格矛盾、推进资源价格改革预留空间。

  “新动力”在哪里如何挖掘?

  面对国际经济低迷和潜在增长率下降的双重影响,中国如何寻找增长“新动力”成为当务之急。

  资源要素价改、收入分配和社保改革、财税改革、户籍改革……尽管主张改革的突破口不一,但与会嘉宾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关键在于改革。

  “下一步改革的最大红利,是对制度上的一些扭曲进行完善和改进,这可以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和提高效率。”林毅夫说。

  一些与会嘉宾列举认为,这些扭曲从大处说,包括城乡二元体制、行业垄断格局、收入分配不公、公共管理不畅等;从小处说,像油价等资源价格等,从根本上说扭曲了市场信号,应当适时调整。

  增长新动力的另外一个引擎,即能带来巨大内需的“新型城镇化”。但关键是如何把“潜力”挖掘出来。

  “如果未来十年中国能依靠内需保持7%至8%的增长,就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经济总量可以接近美国。”迟福林说。

  “但扩大内需的主要抓手不是土地城镇化、不是房产城镇化,而是人口城镇化。”迟福林说,尽管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1.27%,但2亿多农民工没有实现身份和地位的转变。

  “讲求质量的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最大的潜力所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说,城镇化不是“圈地、摊大饼、造楼”,而是要在城市中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生态宜居的环境、更均等的公共服务和更好的就业机会。

  对此,斯蒂格利茨进一步表示,城镇化带来的对基础设施、房地产的投资,会帮助中国维持经济增长。

  “强调改革红利和新型城镇化,并不是要忽略出口的拉动作用。”林毅夫等与会嘉宾表示,中国要保持20年的较高速度增长,出口结构同样面临转型问题。 (记者宋振远 王晖余 魏骅)

【编辑:李金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