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CPI涨幅2.2% 台州一养牛大户货源断档(2)
杭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杭州调查队、杭州市社会经济调查局昨天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年杭州市CPI同比上涨2.5%,略低于全国2.6%的平均水平。食品类价格普遍上涨,平均涨幅5.7%,对总指数的拉动力达66.4%。构成食品的16个种类有15个上涨,涨幅超过20%的有牛肉(22.4%)和羊肉(21.5%);涨幅10%~20%的有鲜菜(19.2%)、干坚果(17.7%)、食糖(16.8%)、糖果(14.1%)、冷冻饮品(13%)、酸牛乳(12.8%)、饼干(12%)和液体饮料(10.9%)。实际上,从去年12月底以来,由于天气变化和季节性因素,杭州居民对蔬菜价格的上涨感受最为明显。
成本推动,食品类价格易涨难跌
对去年全年CPI的走势和12月份CPI的反弹,浙江大学教授、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史晋川认为,这与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宏观经济的走势密切相关。
“去年上半年,国内宏观经济增速大幅下滑,三季度下滑速度减缓,到四季度经济企稳回升。CPI的走势与其类似,四季度相应有所抬头。”史晋川说。除了国内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国际上,包括美国、欧盟、日本等在内,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复苏缓慢,纷纷开动印钞机。如美国在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QE3)后,又紧锣密鼓推出的QE4,造成国际市场美元流动性泛滥,从而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再度抬头,给国内带来了输入性通胀的压力。另外,近年来,我国由劳动力价格和资源价格上升带来的成本推动因素,对CPI的影响越来越大,而流动性对CPI的影响则有所下降。
国内CPI会不会继续反弹并走上连续上升通道?史晋川觉得目前还难以判断。“我国今年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而不是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表明国内对CPI的反弹仍保持相当警惕。但在国内流动性释放并不充分的背景下,CPI仍有上升趋势,主要是国内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以前由‘需求+流动性’推动的CPI上行,将转变为‘成本+流动性’推动。”也就是说,今后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成本将成为CPI上涨的一个主要推动因素,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由于食品属于资源性产品,加上目前国内大部分食品劳动力成本占比较高,因此,史晋川认为,今后食品类价格上涨将成为常态。不过,对食品类价格的上涨,史晋川认为应该辩证地看。一方面,食品类价格上涨确实会对居民生活特别是低收入家庭带来较大影响,我国仍需保持警惕,控制其涨幅;但另一方面,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大幅下降,即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大幅下降,因此,对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不应片面放大,国内CPI权重也应适时调整。而CPI3%以下的温和通胀,对经济的正面作用更大,有利于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通讯员 吴晓燕 梅光景 本报记者 王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