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预计2013年GDP增长8% CPI上涨3.1%

2013年01月07日 11:12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国内经济正处于从外延式的规模扩张向内涵式的结构调整、从投资出口主导向消费主导、从政策刺激向内生增长转变的拐点。短期内,国内经济呈现企稳回升的发展势头,但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中长期看,实体经济仍处于调整期,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中枢下移难以避免。

  一、2013年国内经济温和复苏

  2012年三季度以后,我国经济运行逐渐企稳,主要经济指标环比出现回升,但宏观经济总体仍呈疲弱不振的态势。2013年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依然较多,外需乏力局面难以得到显著改善,预计2013年经济增长略有回升,GDP增长率在8%左右,CPI上涨3.1%左右。

  1、经济增长总体呈现稳中有升

  从2009年一季度开始,我国GDP增长率迅速上升,2010年一季度达到12.1%的高点,之后逐季回落,进入2012年后回落幅度加大,三季度只有7.7%。但从环比增速看,2012年前三季度的增速分别为1.5%、2.0%、2.2%,呈逐季走高态势。综合看,经济在调整中正积聚复苏力量,并在震荡中逐步趋稳,预计2012年全年GDP增长7.8%左右。

  作为经济领先指标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从2012年8月的49.2%持续上升,至11月为50.6%。与此同时,汇丰PMI从8月的47.6%持续上升,到11月的50.5%。两个指标均越过了50%的“荣枯线”,表明制造业的景气程度持续走高。

  另一反映实体经济增速指标的工业增加值增速缓中企稳。2012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从月度看,在8月降至8.9%的低点后,其后各月的增速呈逐月上升态势,显示工业增速缓中企稳。随着去库存化的加快,工业生产景气将继续回升,预计2013年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1%左右。

  2、“三驾马车”逐步易位

  投资方面,2012年1-11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0.7%,增速比上半年高0.3个百分点,已连续4个月增长,考虑到价格走低因素,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速更快。

  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一方面,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另一方面,2012年出台的总额逾万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效应将逐渐显现,同时随着保障房建设力度加大,将冲抵房地产市场调控带来的投资增速回落影响,预计2013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1.5%。

  消费方面,2012年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2%,扣除价格因素,已连续4个月增长。

  2013年,促进消费增长的因素主要包括:一是随着收入分配改革推进,居民特别是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有望增长较快;二是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特别是随着广大农村地区医疗和养老保障体系的推广,人们的消费潜力将得以逐步释放;三是随着降低关税、财政补贴以及各项促消费政策的推出和落实,消费结构将不断升级。预计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4.5%左右。

  出口方面,外围市场需求下行、综合成本上升导致我国外贸出口呈现持续乏力态势。2012年前11个月,出口仅增长7.7%,全年10%的增长目标已无望。2013年上半年,出口难有明显好转,但随着美国经济的逐渐复苏,以及各国新一届政府渡过磨合期以后,我国的对外出口形势在下半年会逐渐好转,预计出口增长率在8%左右。

  3、政策和改革红利将促进经济发展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即将出台。国家将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低保群体保障水平,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等,从底端推动有效消费需求的形成。目前已有贵州、江苏、甘肃等多省提出了居民收入倍增计划,预计将对家电、汽车、房产、医疗、餐饮、文化传媒、旅游商业等行业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

  财政政策继续趋向积极。2013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改善支出结构,加大财政补贴力度。财政赤字预计达1.2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50%。国家将继续加大教育、医疗、民生、保障方面的支出,配合城镇化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民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投资支出,在基础建设领域形成有效的投资拉动效力。

  结构性减税稳步推进。首先,作为结构性减税重要步骤的“营改增”将在行业层面和区域层面同时推进。其次,进一步降低消费税、进口商品关税等税率,减轻消费者负担。第三,将车辆购置税、车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逐步融入消费税,降低税负,推动汽车消费增长。第四,取消和免征多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加快费改税进程,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的负担。

  金融综合改革逐步深入。2013年国家金融改革将继续深化,重点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国家在温州、泉州、前海等区域金融综合改革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整合地方金融资源,建设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规范民间融资、发展地方金融机构,破解一些重点区域“民间资本多、投资难、中小微企业多、融资难”等突出问题。这将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新型城镇化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引擎。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在动力,是推动各项改革的战略突破口,也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新型城镇化将以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为主要方向,并将呈现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新特点,进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中国经济深刻转型,建成美丽中国。预计新型城镇化将会产生庞大的汽车、能源,以及家电、电子、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等日常生活消费品的需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市政水利建设、现代农业、环保、教育、医疗、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以及老龄化产业等市政民生相关的投资仍将继续增长。

  4、“稳货币+宽信贷”政策护航

  从资金面来看,2012年11月最新数据显示,当月M0、M1和M2同比增速涨跌互现,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全年M2增速可望实现14%的增长目标。

  2012年11月新增信贷略低于市场预期,但较上月有所增长,结束了连续两个月的下降,总体保持稳定。预计全年新增贷款突破8.2万亿元,仅次于2009年9.59万亿元的天量投放。

  2013年,货币政策将稳健中性,继续保持稳货币、宽信贷格局。以宽信贷为稳增长保驾护航,以信贷引导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2013年M2增速预计保持在14.5%左右,当年新增信贷投放将在2012年基础上略有增加,预计将在9万亿元左右。

  社会融资规模会有适度扩大。2012年1至11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4.15万亿元,预计全年在14.5万亿元以内。从结构来看,社会融资表现为“一降两升”,即银行贷款占比下降、表外业务和直接融资占比上升,变化趋势值得关注。预计2013年社会融资规模在15万亿元左右。

  2013年,预计存款准备金率或将适度下调,但降息的可能性非常低。准备金率可能适度下调1到2次,每次0.5个百分点。虽然国内基准利率相对较高,存贷利率也有下调空间,但考虑到2013年物价总水平相对不高且较为稳定,利率调整在年内并不十分迫切。

  二、中长期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尽管当前实体经济层面数据显示经济企稳态势逐步明朗,但从发展的角度看,我国经济历经多年高速增长以后,人口红利逐渐消减、原有的改革红利释放完毕,劳动力成本上升,基础设施投资潜力减弱,技术引进所带来的效益降低,资源约束逐步增强等因素,都将促使我国中长期经济增长中枢下移。

  第一,出口红利效应减弱降低对经济的贡献度。在全球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背景下,随着人民币升值压力上升及要素资源价格的上涨,我国出口企业将受到“双重挤压”,势必削弱以成本优势为核心的“中国制造”产品的竞争力。据统计,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国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平均达10%以上。2000至2007年,月度出口增速均值超过月度进口增速均值约4个百分点,而2008年至2012年11月,月度进口增速均值则反超出口增速均值约1个百分点,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明显回落。

  第二,人口红利拐点显现推升劳动力成本上升。数据显示,1982-2000年期间,人口红利因素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度高达27%;2000-2008年期间,每年实现的GDP中人口红利的贡献度也超过10%。当前我国已经步入超低生育率国家行列,人口老龄化加速,适龄劳动人口逐年减少,劳动力成本逐渐升高,人口红利正逐步消失。一方面,适龄劳动人口逐年减少。“十一五”期间我国劳动人口年均增加2073万人,比“十五”期间减少322万人。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预测,2015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2.21亿,年均增加860万人,老龄人口比重将达16%。这将导致劳动力资源逐渐减少,继而助推劳动力成本上升。

  第三,转型压力下的企业利润增速低位徘徊。经济结构优化和调整给制造业带来阵痛在所难免。从企业经营情况来看,产品价格下降使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增速快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巨大压力。2012年4月份以来,PPI持续为负,且呈逐月走低态势,2012年1-11月份为-1.7%。同时,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与业务成本增速之差也持续为负,从年初的-0.2%,扩大为11月份的-0.3%。产能过剩情况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蔓延,在传统产业中,已经从钢铁、电解铝和水泥等行业逐渐扩展到焦炭、电石、铁合金等行业。新兴产业中的风电、多晶硅、光伏等先后出现了产能过剩的局面。2012年1-11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仅为3.02%,远低于2011年的25%,预计2013年利润增速仍将低位徘徊。

  第四,短期内消费对经济拉动的主导作用难以显现。在经济从政策刺激向内生增长转变的调整期,经济增长中枢必然下移。一方面,以消费拉动为主导的经济必然不是高速增长的经济;另一方面,短期内消费拉动经济的主导作用尚难以显现。一是我国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方面还不完善,居民防御性储蓄增加造成消费率低。目前我国社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占比为3.7%,远低于发达国家10%左右的水平;2001年以来,我国储蓄率上升有所加快,2011年达到30.5%,而消费率则出现持续下滑态势,2011年仅为49%。二是住房、教育等硬性需求制约着人们的消费能力。近年来,商品房销售额占城镇居民总收入的比重迅速攀升,2005年达到25.41%,2011年上升至35.7%。三是收入分配不均衡,居民报酬占比下降,百姓实际购买力提升乏力。2003-2010年,我国国民收入中劳动者报酬占比由49.6%下降至45%,企业盈余由20%提高至27%。四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困难,难以形成新的消费群体和消费需求。短期内,这些制约消费的因素尚难以解决。

  未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消费等内生增长效应的逐步显现,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将真正得以转变,经济增速将逐步趋稳,但增长中枢下移难以避免,两位数的经济增长将难以再现。  □华夏银行发展研究部宏观经济课题组

  课题组总负责人:宋继清

  课题组成员:沈小平 曹飞燕 张明贵 张亚涛 刘远亮 张宝山

【编辑:黄楠】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