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G20峰会凸显美国影响力的终结

2010年11月16日 10:35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这次G20召开时,美国已迫不及待地在承担责任方面向普通国家看齐,带头加剧全球金融政策的失调,未来经济金融秩序的完善已不容乐观。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告一段落,各国经济和政策的差异化不断增加,第五次G20峰会也不再有此前几届“同仇敌忾”应对危机的氛围,成为多国“各怀心事”的敷衍之作。

  要考虑这种状况的始作俑者,不得不提到美国近期过度利己的政策思路。美国学者科恩和德龙在《影响力的终结》一书中谈到,美国已经失去了财富的力量,未来将不得不更加适应作为普通国家的角色,也难以再发号施令。我们看到,在现实中,美国已经开始适应角色的转变,但对于全球来说不幸的是,美国已迫不及待地在承担责任方面向普通国家看齐。

  众所周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意味着美元彻底取代英镑,也带来美国的金融霸主地位。而在这一体系崩溃之后,虽然美元地位下降,但美国也同时不再承担维持国际货币体系稳定的职责,反而获得了更大的利益。

  无论实施强势美元还是弱势美元、重视内需还是强调“出口倍增”,美国经济金融政策的着眼点都首先是国内利益,然后才是美国人眼中的全球利益。也正是基于此,面对可能被夸大的美国经济“二次探底”风险,美联储毫不犹豫地推出了6000亿美元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再次使得美元成为“美国人的财富,其他国家的麻烦”。

  虽然本次G20峰会有多项议题,但汇率及其背后的协调问题,无疑是讨论的重点和难点。

  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与发达经济体的政策矛盾难以调和。在危机过后,美国等发达国家仍面临失业、投资不振等问题,而发展中国家则普遍关注通货膨胀的反弹,这使得货币政策的协调难度不断加大。而发达经济体普遍坚持的货币扩张,也使得后危机阶段的调整成本更多由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高储蓄国家来承担。可以预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美国实体经济的直接作用有限,更多是推动热钱向净储蓄国家的流入,从而使其货币兑美元汇率上升而使美国间接受益。

  另一方面,发达经济体之间的政策差异也在扩大。目前,美国在“理直气壮”地实施“以邻为壑”的政策,而且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日益严重;日本在“不声不响”地走向零利率,而且不断加大对日元的汇率干预;欧盟部分国家对美国的“自甘堕落”有些不以为然,但内部国家也面临两极分化的矛盾。

  实际上,最早由日本发明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名声并不是很好,尤其是在几十年的反通胀时代。它一方面表明了某些不负责任的意思,另一方面也有货币当局“黔驴技穷”的味道。

  美国仍然在诸多国际事务中担当着“老大”的角色,但这次G20召开时,“老大”带头加剧全球金融政策的失调,显然使我们对于未来经济金融秩序的完善感到不容乐观。

  □杨涛(北京 学者)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专题:G20首尔峰会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