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10)》新闻发布会暨中国西部经济发展论坛”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行。《西部蓝皮书 2010: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正式发布。
西部蓝皮书指出,内蒙古经济增速蝉联我国第一,“内蒙古现象”全国瞩目。
作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催生出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为特征的“内蒙古现象”,引起全国瞩目。主要表现在:
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排序大幅前移。GDP由1999年的1379.3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7761.8亿元,在全国各省区市的位次由第24位增长到第16位;1999年到2008年内蒙古经济年均增长16.8%,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6.8个百分点,连续7年增速居全国第1位;人均生产总值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4638美元,居全国第8位,连续六年保持西部第1位。
工业增长迅速,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2至2008年,内蒙古工业经济连续6年增长速度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位。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大幅增加,增速比西部地区平均水平24.35%高出10.21个百分点,超过四川、重庆和陕西,跃升西部第1位。
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均有较大幅度提高。1999至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770.5元增加到14480元,年均递增13.0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4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2002.9元增加到4656元,年均递增9.8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93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初步形成符合内蒙古发展阶段特征的产业结构。内蒙古坚持以产业体系建设为重点,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初步形成以第二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结构由1999年的24.9 37 38.1演进到2008年的11.7 55.0 33.3,这是欠发达地区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演进过程中典型的产业结构。
经济发展综合竞争力水平不断提升,在西部地区的排位大幅前移。在西部12省区中内蒙古宏观经济竞争力静态指标排名由1999年的第6为上升第2位,动态指标由2002年的第4位上升为第1位。
《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对“内蒙古现象”进行分析认为,内蒙古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是自然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并牢牢抓住产业转移机遇,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通过发展产业集群加速工业化进程,产业集群是提升内蒙古区域竞争力、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主导力量;草原文化开拓进取的“乞颜”精神,是“内蒙古现象”形成的重要精神动力,具有深层的内源性影响;循环经济为内蒙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呼-包-鄂”区域增长极及能源、冶金、化工、装备制造业、农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六大支柱产业构成的产业增长极,是内蒙古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此外,集聚效应开始显现,自主增长机制带动内蒙古经济持续增长。
参与互动(0) | 【编辑:闻育旻】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