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九月二十二日电 新中国五十年系列报道:人民政协的半世纪风雨照肝胆
中新社记者 张雷
五十年前的今天,北京还叫“北平”。紧张筹备了三个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在中南海怀仁堂着手酝酿新中国的诞生。
出席会议的除了身经百战的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还有全国各民主党派、爱国团体的代表和当时的一些社会贤达人士。就是在这个比全国人大成立早五年的组织里,新中国的架构与方向被敲定。
一九五四年,全国人大成立后立即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而当年代行“人大”职能的人民政协将何去何从一时成为政坛焦点。毛泽东当即表示,人民政协应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发挥作用。从此,人民政协就作为中国式的民主政治的典范,与共和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如今,五十年的风风雨雨过去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邓颖超、李先念、李瑞环这六位全国政协主席将九届政协组织不断发展,统领数十万各级政协委员,以“爱国统一战线”为旗帜,为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呕心沥血,影响甚巨。
政治史学者一般以三阶段来概括人民政协历程:
--第一个阶段是一九四九年成立至一九五四年,代行全国人大职能,完成了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新中国的各项重大事务;
--第二个阶段是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七八年,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和各党派合作协商的组织继续发挥作用,经历了与共和国相同的沉浮命运:
--第三个阶段是一九七八年至今,人民政协在新时期得到更大的发展,各级地方组织超过三千个,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和祖国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被明确为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
不过,如果向一位西方人士介绍人民政协,可能要花一点功夫:因为它不是西方政治制度下的参议院或上议院,更不是由在野党或反对派组成的监督弹劾机构,而是一个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式的民主政治形式,从特点上说也就是名称的涵义,即:人民的、政治的、协商的。
翻翻人民政协五十年的委员资料就可发现:历届全国政协委员包括了各党派、各民族、各界别的优秀人物,其中有经验丰富的高级官员、德高望重的社会活动家、成果丰硕的科技精英、享誉海内外的学术权威、成就卓著的工商业巨子、受人喜爱的作家艺术家、为国争光的体育明星等等,正可谓“冠盖云集、群贤毕至”,因此人民政协也被西方传媒认为是“中共治国的重要智囊顾问机构”。
半个世纪以来,作为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人民政协高举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旗帜,团结全国各族各界各阶层人士及海外爱国人士,其提案工作、视察制度、专题调研以及各专门委员会的针对性工作,目前已深刻影响到中国政治生活的日常形态,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新中国历史上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自九十年代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多次指出,人民政协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集中体现中国广泛的人民民主的一种政治体制”,认为政协工作有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并要求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和支持政协工作。
人们相信,在海内外中华儿女为祖国欢呼、期盼祖国早日实现最终的统一的时刻,展望新的世纪,人民政协定会继续拓展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空间,走向新时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