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50年

广告

搜狐公司中国新闻社

 1949-1999


 

 

 

 

 

 

[返回]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国庆网站首页>>最新报道>>报道内容

    新中国五十年系列报道:辉煌国球

中新社北京九月十五日电 新中国五十年系列报道:辉煌国球

中新社记者 夏宇华

五十年前,痴迷乒乓球的少年徐寅生最大的乐趣是与同伴蹲在划着白线的水泥地上隔“网”厮杀,他那时总梦想着能拥有一把属于自己的球拍,能在真正的乒乓球台上打球。

这个小小梦想把他的一生和乒乓球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从运动员到教练员到体育官员,徐寅生以不同的身份亲历了十九届世乒赛和三届奥运会的乒乓球比赛,目睹了中国选手在世界大赛上赢取一百零九点五块金牌。他无疑是国球辉煌历史的最佳见证人。

五十年代初,中国乒乓球运动处在起步阶段。一九五三年,中国队第一次参加世乒赛,在第二十届世乒赛上获得了男子团体第十名和女子团体乙组第三名。这个“大新闻”让冒充工会会员在工人文化宫打球的徐寅生激动不已,他开始幻想着能成为一名乒乓国手。

他的愿望当然成了现实。一九五九年,他作为国手第一次参加世乒赛,在多特蒙德第二十五届世乒赛上,他所参加的男子团体赛本来是中国队最有希望夺取金牌的项目,但由于发挥失常而未能进入决赛。好在他的队友容国团实现了自己“两年内夺取世界冠军”的誓言,在随后进行的男子单打比赛中连连过关斩将,成为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通往世界冠军之路的厚重而神秘的大门从此向中国人隆隆洞开了”。

容国团的胜利使中国乒乓球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国际乒联当即决定:一九六一年第二十六届世乒赛在北京举行。

第一次举办世界大赛无疑是当时中国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全国从上到下对办好这次大赛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徐寅生和他的队友们不负众望,一举夺得男子团体、男子单打和女子单打三枚金牌,邱钟惠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女子世界冠军,徐寅生在团体决赛中十二大板杀退日本名将星野传为美谈,中国从此步入世界乒坛强国行列。在随后的两届世乒赛,中国队实现了男子团体三连冠,庄则栋创下了男子单打三连冠的纪录。

随之而来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的体育事业陷入瘫痪,乒乓球也无法幸免,国际赛事全部中断。徐寅生痛心地看着中国乒乓球队“三英”容国团、姜永宁和傅其芳因受种种迫害相继含冤而逝。

与其他一些项目相比,乒乓球还算是幸运的。一九七一年,在中央高层的关照下,中国乒乓球队在时隔六年之后重返国际乒坛,参加了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三十一届世乒赛。

正是在这届世乒赛上,对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的“乒乓外交”拉开了序幕,小小乒乓球成了两个敌对的大国之间沟通的桥梁。“小球转动了大球”,美国对新中国长达二十二年的经济封锁被打破。乒乓球由此对中国人来说更是具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七十年代乒乓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体育比赛本身。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乒乓球运动达到了顶峰。一九八一年,在南斯拉夫举行的第三十六届世乒赛上,中国队创下了包揽全部七枚金牌的空前纪录,其中五个单项的决赛都在中国选手之间。世界乒坛真正进入了“中国时代”,打败中国人成了每一位外国选手追求的一种荣耀。

一九八八年,乒乓球进入奥运会。迷信传统近台快攻打法的中国队虽在汉城拿到了两枚金牌,但打法的落后已显露无遗。次年,在容国团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的多特蒙德,中国队惨遭滑铁卢,丢掉了全部男子项目的金牌,中国队从此步入低谷。在一九九一年的世乒赛上,中国男队的团体名次滑至第七,成为六十年代以来中国队的最差战绩。

困境中,中国乒乓球界在徐寅生的统领下卧薪尝胆。经过六年的努力,中国队重回顶峰,在最近四年的国际大赛中完成了三次“大包揽”:一九九五年第四十三届世乒赛,中国队再次包揽全部七枚金牌;一九九六年亚特奥运会,中国选手囊括了四枚乒乓金牌;今年的第四十五届世乒赛单项赛,中国队重演了历史,摘得全部五个项目的金银牌。

我们有理由相信,世界乒坛又一个“中国时代”已经到来!

(完)

 

版权所有:中国新闻社、搜狐公司     制作单位:中国新闻社多媒体信息部

Copyright: http://www.chinanews.com.cn , http://www.sohu.com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