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九月十四日电 新中国五十年系列报道:港澳何以能回归?--国庆前夕访周南
中新社记者 董会峰
悠悠万事,统一为大。数代中国人收回香港、澳门的梦想何以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实现?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重大意义何在?海内外中华儿女期盼的中国统一大业何日才能最终实现?
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本社记者在国庆前夕来到原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的家中,独家采访了这位“诗人外交家”。
周南说,香港、澳门的相继回归,洗雪了百年耻辱,是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重大标志。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澳门问题,之所以能在本世纪内获得圆满解决,主要因素有三:一,新中国实力明显增强;二,“一国两制”方针正确;三,中英、中葡间的共同努力。
实力是关键
周南说,从古今中外的历史看,重大的外交斗争、外交交涉,特别是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要取得胜利,没有实力作后盾是很难办到的。实力者,综合国力是也。
在香港问题上,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鸦片战争后,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得英殖民者得以借助三个不平等条约强占了香港。
二战期间,蒋介石曾指令顾维钧与同为“盟国”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交涉,试探能否在抗战胜利后收回香港,结果碰了一个钉子,人家不予理睬。为什么?因为当时在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仍然处于积贫积弱的状况,国力与英国无法相比。
直到一九四九年,中国人民才真正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又经过几十年的奋斗,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已经能够以一个大国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使得通过外交谈判解决香港问题成为可能。
八十年代初进行的中英谈判一波三折。谈及此,周南,这位当年的中方代表团团长感慨万千。他说,在艰苦的谈判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英国人是很不情愿把香港这片土地交还中国的。撒切尔夫人后来在她的回忆录《唐宁街岁月》中说,她曾经考虑过,是不是可以不把香港交还中国。英国甚至研究过拒不交还香港、在军事上进行防守的可能性。
“那时候,英国刚刚在马尔维纳斯群岛跟阿根廷打了一仗,气焰比较盛。在接触当中,我们明确向他们表示,今日之中国不是阿根廷,香港也不是马岛!”
英国人还是不甘心,不断变换花招。先是坚持“三个条约有效论”,接着提出“主权换治权”,名义上主权归中国,实际上由英国继续管治香港。对此,邓小平指出:“在主权问题上一丝一毫也不能让。”中方采取了坚定立场,将他们的谬论一一驳回,迫使英国步步退缩,最后在联合声明上签了字。
邓小平曾指出,中英谈判之所以能够成功,首先因为中国是个有实力的国家。撒切尔夫人在其回忆录中也承认:“中英谈判不是也不可能是英国的胜利,因为我们同我们的对手相比实力悬殊,同时他们在一些大的问题上采取了不妥协的态度。”看来,双方在这一点上的看法是一致的。
到了九十年代初,英国保守党政府又做出错误判断,认为中国也会像苏联和东欧那样土崩瓦解。于是又卷土重来,企图翻案,派彭定康到香港,抛出了所谓的“政改方案”。这并不是彭定康个人的创造,而是英国政策发生改变的信号,其实质是要推翻联合声明,搞一个由英国人操纵的以立法会为主体的政治体制,作为第一步。然后如果形势按照他们预期的发展,再走第二步、第三步。
“在关键时刻,小平又及时做出明确指示。他向香港客人讲:英国是不是要推翻中英协议?在这个时候,我们一点都不能软,必要时重新考虑收回香港的时间和方式、‘另起炉灶’。”
周南说,在小平发表“南巡”讲话后,中国局面不但很快稳定下来,而且保持了快速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在有实力的中国面前,英国人的如意算盘再次落了空。
同样在澳门问题上,实力也成了中方与葡方谈判的坚强后盾。在谈判中,葡萄牙政府一度企图把交还的时间推迟到二十一世纪的某个时候。邓小平明确指出,必须在本世纪内收回澳门,决不能把殖民主义的尾巴拖到下一个世纪。中国外交部也就此发表了公开谈话。最后,葡方同意了中方的主张:中国政府将于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战略须正确
周南指出,收回香港、澳门,只有实力还不够,还要有正确的战略方针和政策。这就是邓小平创造性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三大任务之一。“一国两制”的最先提出是在八一年,就是叶剑英委员长发表的解决台湾问题的九点声明(叶九条),这九点声明实际上就把后来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十二条方针的基本内容都概括了。所以小平讲过,叶帅讲的九条方针就是“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最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但首先用在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上。
周南表示,“一国两制”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首先,它的提出,实事求是地考虑到祖国大陆的现实,也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现实。用“一国两制”构想,采取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可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动荡,有利于这些地区继续保持繁荣稳定,它能为各方面所接受。在香港来讲,有关三方都能接受。
第二,它的提出,是以中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到下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战略方针为依据的,所以不是灵机一动,一时心血来潮。这也正是为什么不提三十年不变、四十年不变,而是五十年不变的原因所在。后来邓小平又讲到,五十年后中国已经发展起来了,也不一定要变了。
第三,“一国两制”也为解决一些国际争端和地区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周南总结说,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一靠实力,二靠正确的战略方针。这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当然,正如小平所指出的那样,还因为中英、中葡做出了共同努力。在谈判过程中,小平本人将高度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给我们树立了表率。”
统一是大势
周南说,香港回归两年多的成功实践不但证明了“一国两制”构想是科学的,而且证明中国政府对贯彻这一方针是诚心诚意的。有香港为鉴,“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更不在话下。
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不可避免地会对广大的台湾同胞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不管台湾当局的某些人搞什么花招,都无法阻挡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祖国完全统一是人心共向,大势所趋。
周南分析道:李登辉抛出所谓的“两国论”,实质是否定一个中国原则,企图搞分裂。这种逆历史潮流而动、反中华民族的行径,理所当然遭到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和一致谴责。“两国论”注定只是两岸统一进程中的一出闹剧。
周南强调,“一国两制”完全适用于台湾问题的解决。据此来实现两岸的统一,台湾可以继续实行原有的政治经济制度,维持生活方式不变,保留自己的军队;台湾同胞的生活水平不但不会降低,而且统一后随着两岸交流与合作的加强,将会不断提高。统一将结束两岸分离对峙的局面,消除不稳定因素,带来了长期的安定,对于台湾同胞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他们肯定会愈来愈深刻地理解这一点。
“现在,台湾岛内的某些人在玩火,搞不好会引发两岸军事冲突,那只能给台湾同胞带来灾难。”
“我们在台湾问题上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八字方针,但决不能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如果李登辉之流走得太远,那就会堵塞和平统一的道路,必然引发冲突。”周南如是说。
港澳不了情
记者在采访时注意到,手执一把纸扇的周南虽略显消瘦,但精神很好,豪爽不减当年。
周南笑称他跟香港、澳门很有缘分。从八二年担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在中英谈判的“幕后”开始,直到九七年从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位上退下来,周南从事了整整十五年的涉港工作。他还以中方团长的身份参与了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谈判,并两次到过澳门,对澳门的印象也很深。
“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中华民族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事件。能亲自参与其中,见证回归,是我此生的最大光荣。”
当记者问他现在忙些什么时,周南表示,自一九九七年做了手术、胃部切除一半后,他的身体一直在康复之中,现在还在调养。
“平日的对外应酬少了,主要是读书,读一些中外古典书籍。也常翻翻报纸,了解一下港澳的最新情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