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50年

广告

搜狐公司中国新闻社

 1949-1999


 

 

 

 

 

 

[返回]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国庆网站首页>>国庆特稿>>报道内容

《中新社国庆五十周年系列专版》之十五

康庄大道通全国 百姓出行更方便

刘雨生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出门坐汽车。”这是五十年代中国老百姓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住房不宽,电灯不明,马路不平,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五十年来的交通建设和城市建设,使中国的交通状况和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海、陆、空交通,中国民众近年来感受最深的是速度快、效率高、很便利。

公路四通八达 出行风雨无阻

99083001.jpg (11035 bytes)  五十年代初期,中国公路通车里程仅有八点零七万公里,到一九九八年底已发展到一百二十七点八万公里。

  中国的高速公路也从无到有,迅速发展,目前已建成八千七百三十三公里,正在建设的还有一万五千七百公里。这些高速公路全部建成通车后,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超过二万公里,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 

  由于公路交通极为便利,人们出行风雨无阻。每到周末双休日,高速公路异常繁忙,河北人到北京、天津旅游观光已成时尚,而京津游客到河北白沟、白洋淀、西柏坡等地旅游购物的也越来越多。离北京三百五十公里的西柏坡,去年光接待京津两市的旅游者就近五万人次,有人把这一现象比喻为“双休日京津冀百姓大串门”。

自行车的王国 最方便的“坐骑”

99080919.jpg (7613 bytes)  五、六十年代,中国人最希望拥有的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俗称“三大件”。一年到头,省吃俭用,才能买上其中的一件。要全部买齐,需几年时间。为方便出行,人们首选的自然是自行车。中国也因此成为自行车王国。

  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城市像北京这样为骑车人专门修了又宽又好的自行车专用道。长安街的自行车道有两条机动车道那么宽。阜外大街自行车道可并行三辆小卧车。由此可见,京城骑车人的重要地位显露无疑。

  北京城区现在约有六百多万人口,其中上班人口占三分之一,他们上下班的代步工具多是自行车、公共交通车和单位的班车。一年到头,周而复始,就是他们每天演奏了京城上班族的“三部曲”棗自行车川流不息,公交车拥挤不堪,班车舒适幽闲。

  目前,北京有一千多万辆自行车,平均每户有二辆以上。上班的主流是骑车族与公共交通族。在公交线路三站以内,北京人绝大部分骑车或走路上下班。

  每天早晚上下班时间,无论是大街小巷、闹市幽径,到处是骑自行车的人流。住在西城区甘家口的刘女士,每天早上骑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到丰台区的刘家窑上班,下午又骑一个多小时的车回家。这类骑车人是骑车族中最辛苦的。像刘女士这样家住在城西工作在城南,或住在城北工作在城东的大有人在。他们冬天一头霜,夏天几身汗,严寒酷暑也难以改变他们骑车上下班的习惯,因为来回两三个小时的蹬车确实是锻炼了他们的身体,磨练了他们的意志。

  骑车族中最舒服的要属路途半小时以内的。他们既无长途之劳,又有健身之得,途中购物有暇,观景驻足悠然。

  介乎二者之间的是路途在半小时到一小时的骑车一族。他们艰苦不如前者,锻炼超过后者。

99083114.jpg (12371 bytes)  京城骑车族,冬怕大风,夏怕烈日,因为这两个季节对他们的体能消耗最大。骑车虽然辛苦,但也有很多的好处,最主要的是准时。在偌大的北京城,塞车现象非常严重,要想准时上下班,准时赴朋友的约会,准时与情人相见,最保险的就是骑自行车。俗话说:“要想发财上广东,要想做官到北京”。京城官员多如牛毛,别说处级干部骑车上下班,司局级干部骑车的也很多,有的副部级干部还骑车。他们的共同感受是锻炼身体,体察民情,一举两得。

  和京城情况相似的有上海、天津、武汉、沈阳、西安、成都、南京、济南、哈尔滨等上百个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这些城市骑车出行的人差不多占了三分之一。

  目前,中国城乡拥有的自行车已逾三亿辆,平均每户一辆,人称“自行车王国”毫不为过。中国还是自行车出口大国,出口量名列世界前茅。令人遗憾的是,中国还没有成为世界自行车运动的强国,环法国自行车赛尚未见到中国运动员的身影。

  中国城市居民的自行车在数量增加的同时,性能、效率大幅提高,上千元甚至几千元一辆的赛车、山地车、助动车比比皆是。家庭摩托车从无到有,在深圳、广州等南方城市,成了中青年人的主要交通工具。

公交车大发展 出行人最钟爱

  从一八七二年招商局购买了第一艘蒸汽船从事水上运输,一九0二年中国进口了第一辆汽车,到一九0六年中国修建了只有几十公里的第一条公路,中国现代交通运输业不但起步晚,而且发展缓慢,基础十分薄弱。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迅速修复了被破坏的运输线路,恢复了水陆空运输,从一九五三年起开始有计划地进行交通运输建设。根据国家经济建设的布局、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扩大和巩固国防的需要,经过五十年的建设,交通运输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基本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运、民用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共同组成的综合运输网。

  不仅公路交通迅猛发展,城乡居民的代步工具也发生着历史巨变。五、六十年代,人们出门办事骑自行车、乘车顶上顶着个大包的天然气汽车。七、八十年代,公交车唱起了主角,北京还有了第一条地铁线。出租车也开始在各大城市运营,但是问津者甚少。据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调查显示,当时大城市中有百分之七十四的居民从未乘坐过出租车,在西部城市未乘坐过出租车的居民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因天气不好而选择“打的”的为零。

说来令现在的孕妇不信,当时产妇生孩子就是忍着阵痛叫家人用自行车或三轮板车把自己送到医院,未曾想过会坐出租车。与二十年前相比,今天没有乘坐过出租车的城市居民不足百分之十。

  九十年代,公共汽车的条件不断改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乘坐比例有所上升,运营车辆比八十年代增长四点二六倍。随着数量的迅速增加,公共汽车的性能也明显提高,绝大多数城市都更换了第二代、第三代甚至第四代公共汽车,车身宽大、整洁、舒适,带有空调的公共汽车也越来越多。许多线路还开通了小公共汽车,乘客基本都有座位。特别是双层公共汽车在北京等大城市从无到有,发展迅速,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由港商投资的康恩等空调公共汽车更是为城市居民出行提供了舒适的环境。许多城市还为公共汽车开辟了专用车道,成为最快捷的交通工具之一。

  如今,中国各大城市和骑车出行人数不相上下的是乘公共交通车辆的一族。无论是坐公共汽车、电车,还是坐地下火车,都避免了风吹、日晒、雨淋,可它最大的一个难处是“挤”和“堵”。人们戏称公交族上班是“战斗的早晨”,下班是“难忘的战斗”,在车上的“拚搏”远比在工作岗位上干活累和苦。公交车一到站,车上的还未下来,上车的已一窝蜂往上挤,吵骂声时有所闻。挤上车的是本事,坐车的还得有涵养。上车后一定要站好,千万别碰到别人,尤其是女士和小姐。否则,轻者被斥“德性”,重者被骂“流氓”。可以说,北京的每辆公交车每天都有舌战的,动手动脚的也偶尔可见。车上是拥挤的人群,车外是快速的自行车流,难怪骑车族行半小时的路,公交车族要用一个多小时棗上下车挤,路途中挤。自从京城几条主要街道开辟了公交车专用车道,车速大大提高,车上拥挤程度也相对减轻,公交一族才少了一份辛苦,也缩短了乘车时间。

  北京、上海、广州等省会城市机关多,企事业单位多,因此上下班坐单位公车的也多。他们既无骑车族的辛苦,又无公交族的拥挤,可算是上班族中最舒服的一族。只要他们在班车停靠点准时候车,班车无论何时到工作单位都不算迟到、误工。目前,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凡有经济能力的,都购有班车,这有助于减轻公交车的负担,提高车辆运行时效。

轨道交通便捷 发展势头劲猛

  北京公交车中特别快、特别准时的要数地下铁路火车,所以家和工作单位在地铁附近的,大多乘地下火车上下班。现在的问题是这样的公交族人数有限,而北京的地铁又太短,修得又太慢,从复兴门到八王坟的地铁通车还需一段时间,因西单至天安门西站尚未修通。远水解不了近渴,骑车和坐车还是主流。

  二十年前中国只有北京一条地铁线,如今,天津、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都建了地铁,为居民提供高水平的服务。北京还开通了环线地铁,每年地铁客运量达数亿人次。

  目前,中国拟建地铁和轻轨铁路的还有多个城市。发展轨道交通仍然是中国特大型城市选择的主要方向之一。

轿车进入家庭 更添无限商机

99083116.jpg (9778 bytes)  在中国城市上班族的车流中,除了自行车、公交车、班车外,还出现了私家车。开着自己的小卧车去上班,这是中国人多年的梦想。今天,终于有不少人先圆了这个梦。

  北京市现有机动车一百四十多万辆,其中私家车四十多万辆。改革开放,商机无限,老板们发了大财,更感时间就是金钱,拥有私家车,就能赢得时间和更多的金钱。文化、体育是大众生活的精神需要,所以那些唱歌的、拍电影电视的、爬格子的、练体操的、打乒乓球的、下围棋的、踢足球的,也就大展身手,既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要,也丰富了他们的口袋,私家车随之应运而生。那红色的“夏利”、黑色的“奥迪”、白色的“桑塔纳”、淡绿的“富康”……,一辆辆私家车正显示着人们生活的丰富多采和千差万别。在北京,每次举办国际汽车展,多贵的汽车都有人买,那当然是私家车,因为党政机关只允许买国产车。

  车轮滚滚,推动了商品、物资、人员的流动,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直接转化在百姓身上的是款式迥异的服装,餐桌上花样翻新的茶饭,出行时随心所欲的便利,和日子越过越红火的迫切愿望。

  改革开放使一部分中国人先富了起来,他们首先拥有了私家车,虽然在中国机动车辆中只占少数,但这却标志着中国的上班族也开始与国际接轨。未来不是梦,只要认准“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这个道理,按照现在的速度再干十年、二十年,会有更多的中国人拥有私家车。那时,街道拓宽了,自行车、公交车、私家车三分天下,塞车大为减轻,上班族就不会为赢得早晨的宝贵时间而受拥挤之苦了。

 

版权所有:中国新闻社、搜狐公司     制作单位:中国新闻社多媒体信息部

Copyright: http://www.chinanews.com.cn , http://www.sohu.com   1999